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迷雾(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老丈放心,在下省得。欧阳墨殇郑重应下。

欧阳墨殇站在原地,看着老者佝偻的背影在浓雾中渐渐模糊,心中疑窦丛生,如同这弥漫的晨雾,浓得化不开。

答应了?就这么轻易地答应了?

没有盘问来历,没有索要报酬,甚至没有多余的叮嘱?

那句“别打搅我们正常生活”,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还是真的只是村民对外来者的基本要求?

是这村子的人对陌生来客本能的有戒备,但同时也秉持着某种朴素的待客之道?

还是说……这看似平静的“正常生活”之下,隐藏着更大的秘密,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暇,或者说不敢,去过分关注一个只是短暂停留的外人?

昨夜的死寂,今晨的浓雾,村民僵硬的笑容和眼底的戒备,老者反常的态度……所有线索如同散乱的拼图,在欧阳墨殇脑海中翻腾,却始终无法拼凑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看似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村落,绝对不像它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老者那句轻飘飘的“别打搅”,反而像是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欧阳墨殇更深的探究之心。

离开古槐树,欧阳墨殇的心沉甸甸的。

试探失败了,对方不仅没有拒绝,反而爽快答应,但这爽快的背后,是更深的迷雾。

他感觉这个村子就像一个精心编织的一个巨大而完美的茧房,所有人都是茧上的丝,遵循着某种无形的规则运转。

而他这个外来者,则被礼貌地、警惕地隔绝在茧房之外,只能看到一层光滑完美的外壳,却触碰不到任何内里的真相。

整整一天,欧阳墨殇都如同一个真正的、安静的旅人。

他按照老者的话,没有西处“打搅”,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祠堂里打坐调息,温养“墨羽”。

但他强大的神识和万象真瞳,却如同无形的触角,时刻覆盖着祠堂周围方圆百丈的区域。

他看到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汉子们在梯田里弯腰劳作,动作标准而高效;妇人们在溪边浣衣、在灶台忙碌,手法娴熟;孩子们在村中的空地上玩耍,追逐嬉闹,发出清脆的笑声;老人们在古槐树下晒太阳、抽旱烟、下着简陋的棋局……一切井然有序,充满人间烟火气。

他听到了村民们交谈的声音。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抱怨着雨水太多或太少,议论着谁家孩子该说亲了,谁家的母鸡又下了双黄蛋……内容琐碎而真实。

他甚至能“闻”到各家各户飘出的饭菜香气,混杂着泥土、草木和牲畜的气味。

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宁静祥和、自给自足的偏远山村。

除了两点:

第一,所有村民在看到他,或者感知到他神识扫过时,那深埋眼底、如同本能般无法磨灭的戒备。

第二,那份笼罩整个村落的、过于完美的、死水般的平静。没有邻里间的争吵,没有孩子被打骂的哭闹,没有夫妻间高声的拌嘴,甚至连狗吠都稀少得可怜。

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活动,都像是设定好的程序,在既定的轨道上平稳运行,缺乏真正鲜活生命应有的、充满偶然性和情绪波动的“毛边”。

一天的观察,毫无收获。

夕阳西下,暮色西合。最后一缕天光被山谷吞没,家家户户亮起了昏黄的油灯。

劳作的人影归家,喧闹的孩童被唤回,古槐树下的老者也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踱回各自的院落。

村落再次陷入一种比昨夜更深的、带着暖黄灯火却依旧寂静的暮色之中。

欧阳墨殇站在祠堂门口,望着这万家灯火点缀下的安宁景象,眉头紧锁。

表象越是完美无瑕,内里隐藏的东西恐怕就越是惊人。

老者那句“不要打搅正常生活”的告诫,此刻在他听来,更像是一句冰冷的宣告——这个村子,不需要意外,也不需要真相。他们只需要维持这份虚假的“安宁”。

那么,这“正常生活”的底下,到底掩盖着什么?他们又在戒备什么?或者说,在守护什么?

夜色渐浓,浓雾再次从山谷深处弥漫开来,无声无息地吞噬了灯火,将整个安宁村笼罩在一片更深的、令人窒息的寂静与未知之中。

欧阳墨殇知道,自己必须找出答案,否则,他很可能永远走不出这片诡异的迷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