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地籁(第1页)
天水府的黄昏,来得总比别处要迟些。崇祯廿七年,七月初七,日头恋栈地挂在西山头,把最后一点余热,毫不吝惜地泼洒在陇东南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上。
李守业推开自家院门时,正看见隔壁张屠户端着个粗瓷海碗,蹲在门槛上吸溜面条。
“哟,李书办,今儿散值可够晚的。”张屠户抹了把嘴边的油星子,碗里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映着他黑红的脸膛。
李守业笑了笑,官袍的领口解开了些,露出里面中衣的领子,浆洗得有些发硬。他年近西十,面容清癯,眼角己有细密的纹路,是常年与文书账册打交道留下的印记。天水府户房的书办,说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官职,管着一府的钱粮户籍,琐碎,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计。
“快秋征了,账目总要提前核一遍。”他声音不高,带着些疲惫,目光却越过张屠户家低矮的土墙,落在自家院落里。
院子不大,收拾得却齐整。靠东墙搭着豆架,晚霞透过密实的叶子,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妻子王氏正蹲在院中的水井边浆洗衣物,槌棒起落间,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砰砰”声。八岁的长子安儿,像只灵活的猴子,攀在院角那棵老槐树的枝丫上,正努力去够一个蝉蜕。五岁的幼子宁儿,则乖乖坐在母亲脚边的小马扎上,拿着一根树枝,在潮润的泥地上划拉着歪歪扭扭的字。
那是他前几日刚教的,“天地玄黄”。
看着宁儿那认真的小模样,李守业心头那点因公务带来的滞涩,悄然化开了些。他抬脚迈过门槛,青石板门槛被岁月磨得光滑微凹。
“爹!”树上的安儿眼尖,瞧见了他,哧溜一下滑下来,带着一股汗水和尘土混合的热气扑到他跟前,举起手里刚得的“战利品”,“看!最后一个!明日先生要带我们去药铺,认药材,蝉蜕能入药呢!”
宁儿也丢了树枝,迈着小短腿跑过来,抱住他的腿,仰着脸笑,露出缺了一颗的门牙。
“好,好。”李守业摸了摸两个儿子的头,走到井边。
王氏抬起头,额上沁着细密的汗珠,脸颊被晚霞映得微红。她年纪比李守业小几岁,眉眼温婉,只是常年操劳,手显得有些粗糙。“回来了?灶上温着绿豆汤,先去喝一碗解解暑气。这鬼天气,闷得人心慌。”
李守业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动。他接过妻子手中的槌棒,就着井水,笨拙地帮着捶打那件浸透了水的厚布衣衫。水花溅起,带着一丝难得的凉意。
“今日府衙里,气氛有些怪。”他一边捶打,一边低声道。
王氏停了手,看向他:“怎么了?”
“说不上来,”李守业皱了皱眉,“董大人……就是新来的那位董御史,下午召集几位大人议事,关着门,声音压得低。我送文书进去时,感觉里头气压沉得很。”
“大人物们的事,咱们少操心。”王氏宽慰道,接过他手里的槌棒,“你一个书办,办好自己的差事就是了。快去喝汤,一会儿该吃晚饭了。”
李守业点点头,没再多说。那位董俨董御史,是月前才奉旨巡按至陇右的,风闻是个锐意查刷吏治、关心民瘼的官。这些日子,府衙上下的气氛确实比往日紧绷些。但他一个微末书办,确实也操心不上。
他走到灶间,舀了一碗温凉的绿豆汤,慢慢喝着。甜意润泽了干渴的喉咙,却驱不散心头那点若有若无的滞闷。不独是府衙里的气氛,这几日,连这天、这地,都透着股说不出的怪异。
天色将晚未晚之际,那西边的霞光红得有些不正常,像是泼了浓血。一丝风也没有,院里的老槐树叶子耷拉着,纹丝不动。井水似乎比往日更浑浊些,带着股土腥气。连家里养的那条黄狗,下午也一首不安地低吠,绕着院子打转,此刻更是夹着尾巴,蜷在角落,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响。
是错觉么?李守业放下碗,走到院中,仰头看了看天色。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沉闷吧。陇右的夏天,有时便是这样。
晚饭是在院里的石桌上吃的。一盆小米粥,一碟咸菜,几个杂面馍馍,还有中午剩下的一小碗炒鸡蛋,王氏全拨到了两个孩子碗里。
“安儿,宁儿,慢点吃。”看着两个儿子狼吞虎咽,王氏眼里带着笑意,自己只就着咸菜,小口喝着粥。
“先生说明日去药铺,要我们每人带三个钱,买饴糖吃。”安儿嘴里塞着馍,含糊不清地说。
“就知道吃,”李守业板起脸,“是让你们去认药,长见识,不是去逛集市。”
安儿缩了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宁儿却眨巴着大眼睛,看着父亲:“爹,先生说,地动的时候,是地龙翻身,是真的吗?地底下真的有龙吗?”
李守业一怔,还没来得及回答,安儿己经抢着道:“当然是假的!先生说了,那是……那是天地之气运行,是自然之理!”他挺起小胸脯,颇有些得意自己记住了先生的话。
李守业看着儿子,笑了笑,心底那点阴霾似乎被冲淡了些。他虽是书办,也读过些杂书,知道前朝张载便说过“地有升降,地动则地震”,远比那“地龙翻身”的说法更近道理。他正想借此机会给儿子们讲讲,却见王氏轻轻摇了摇头。
“快吃饭,天要黑了,收拾了好乘凉。”王氏打断了这个话题。
夜幕终于落下,但那闷热并未散去,反而像一口巨大的锅盖,牢牢扣住了天水城。屋里待不住人,左邻右舍都搬了板凳、凉席出来,聚在巷口的空地上纳凉。
男人们聚在一处,摇着蒲扇,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谈论着日渐上涨的粮价,也低声交换着些从各处听来的流言。有人说巩昌府那边前几日井水突然冒泡,还浮油花;有人说秦州城外的老猎户,看见山里的野兽成群往南跑,连狐狸和兔子混在一处都不互相撕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