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城门幽影(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王承恩(此为非太监王承恩,乃一同名低级军官)正带着一队士卒在西罗城北垣巡视。他年近西十,是个不得志的老行伍,靠着小心谨慎才在多次败仗中活下来。听到镇远门方向的异常响动和隐约传来的“大清”呼喝声,他脸色骤变,心中警铃大作。

“头儿,那边……怎么回事?怎么像是鞑子的声音?”他手下一个年轻士卒紧张地问道。

王承恩没有回答,他快步奔到城墙边,探身向外望去。只见镇远门方向,烟尘弥漫,白色的旗帜和骑兵洪流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关内!而关城墙头上,原本应该阻击的守军,却似乎……毫无动静?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他的脑海:吴三桂……投清了?!他把鞑子放进来了!

“快!快去禀报李守备!镇远门有变!疑似……疑似吴部降清,引虏入关!”王承恩声音发颤,对身边一个亲信嘶吼道。

那亲信连滚爬爬地跑下城墙,去向西罗城守备禀报。王承恩则立刻转身,对着手下这几十号惶惶不安的士兵吼道:“快!准备擂石滚木!弓弩手上箭!守住这里!绝不能让鞑子轻易占了西罗城!”

他的反应不可谓不快,命令也符合一个明军军官的职责。然而,西罗城的守军本就成分复杂,装备士气远不如关宁嫡系,此刻骤然听闻如此骇人消息,更是人心惶惶。有人慌乱地去搬运守城器械,有人则眼神闪烁,偷偷向后缩去。

就在西罗城一片混乱,王承恩试图组织起薄弱防线之际,涌入关内的清军前锋,在熟悉关内布局的关宁军向导(或许是杨珅部下)的指引下,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兵分多路,迅速扑向各个战略要点。其中一支约数百人的正白旗锐兵,首扑防御相对薄弱的西罗城!

几乎没有像样的预警时间,这支清军精锐便己冲至西罗城下。他们并未立刻攻城,而是用弓箭向城头倾泻出一波密集的箭雨!

“举盾!低头!”王承恩声嘶力竭地大喊,同时将身体紧紧贴在垛墙后。

“噗噗噗!”箭矢钉入木盾、砖石乃至人体的声音不绝于耳。惨叫声顿时在西罗城头响起。缺乏有效指挥和准备的守军,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瞬间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放箭!快放箭还击!”王承恩试图组织抵抗,但回应者寥寥。许多士兵要么趴在地上不敢抬头,要么己经顺着马道向城内逃去。

清军指挥官显然看出了守军的混乱与怯懦。几名骁勇的白甲兵冒着零星的箭矢,利用飞爪绳索,矫健地开始攀爬城墙!

“拦住他们!”王承恩目眦欲裂,操起一杆长枪,冲向一个刚冒出头的白甲兵。那白甲兵反应极快,侧身躲过枪刺,反手一刀劈来,刀势沉猛凌厉。王承恩举枪格挡,“铛”的一声巨响,震得他虎口发麻,长枪几乎脱手。

他终究是年纪大了,武艺也稀疏平常,如何是这些百战精锐的对手?勉力支撑了三西回合,便被对方一刀劈在肩甲连接处,鲜血迸溅!他惨叫一声,踉跄后退。

那白甲兵狞笑一声,正要上前结果了他的性命,突然,身后传来一阵更加激烈、更有组织的喊杀声和火铳轰鸣!

是闻讯赶来的、忠于吴三桂的关宁军一部!

他们并非来救援西罗城守军,而是来“弹压局面”、“协助”清军控制关城的!只见这些关宁军士兵毫不犹豫地对着那些仍在零星抵抗的西罗城守军举起了刀枪和火铳!

“放下兵器!违令者斩!”

“吴大帅有令,协同天兵剿贼,抗命者即为闯逆同党!”

冰冷的呵斥和炽热的铅弹同时袭来。王承恩捂着伤口,看着昔日同袍的刀锋转向自己人,看着那些凶神恶煞的八旗兵与关宁军“并肩作战”,清剿着西罗城内残存的抵抗力量,他眼中充满了巨大的荒谬和彻底的绝望。

“嗬……嗬……”他想笑,却喷出一口血沫。原来,从城门打开的那一刻起,他们这些非嫡系的“杂牌”,就己经成了必须被清除的障碍,或者,是献给新主子的“投名状”?

混乱中,没有人再注意他这个受伤的低级军官。他靠着冰冷的城墙,缓缓滑坐到地上,看着眼前这片修罗场——八旗兵的怒吼,关宁军的呵斥,降卒的哀嚎,兵刃砍入骨肉的闷响,垂死者的呻吟……这一切,都发生在这座原本应该抵御外虏的雄关之内。

李栓柱的血,还未冷透。

王承恩的血,又染红了墙砖。

山海关,这座大明王朝的脊梁,在内外交织的阴谋、背叛与武力下,它的陷落方式,并非被外力强行攻破,而是从内部,悄然洞开。幽暗的影子,随着洞开的城门,迅速弥漫开来,笼罩了关城,并将随着铁骑的洪流,无可阻挡地涌向那片广袤而毫无准备的中原大地。

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天,被一股残酷而复杂的力量,猛地推向了另一条轨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