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山雨欲来(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中的汉城府寂静无声,只有巡夜人的梆子声由远及近。这座他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此刻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觉。

腊月十五,雪停了。汉城府银装素裹,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

金成焕奉命前往南汉山城送交文书。这座位于汉城东南的山城是都城的重要屏障,五年前丁卯胡乱后,朝廷便开始加固其防御工事。

出城的路上,金成焕看到了大量向汉城方向涌来的难民。他们扶老携幼,面色憔悴,马车和牛车上堆满了家当。一些富户有家丁护卫,而更多的平民只能靠双脚步行,在严寒中艰难前行。

"全都完了,平壤己经失守了。"一个满身尘土的老者坐在路边,对围观的众人哭诉,"清军如狼似虎,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我们一家十口,逃出来的只有三个……"

金成焕心中一惊。平壤是朝鲜北部重镇,若连平壤都己失守,清军的兵锋恐怕不日便将抵达汉城。

他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往南汉山城。沿途所见,尽是匆忙调动的军队和修筑工事的民夫。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不安。

到达山城时己近黄昏。金成焕将文书交给守将后,站在城墙上远眺。南汉山城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守军看起来也士气尚可。但想到清军铁骑的凶猛,他心中仍无把握。

返回汉城的路上,金成焕注意到汉江的冰层又厚了几分。江风凛冽,吹在脸上如同刀割。他想起古人说过,汉江封冻之日,便是外敌入侵之时。

"但愿这个冬天不要太冷。"他心中默念。

然而天不遂人愿,随后的几天,天气越来越冷。汉江终于完全封冻,江面上可以行人走马。而北方的坏消息也如这严寒一般,一波接一波地传来:安州失守、黄州失守、开城失守……清军主力在睿亲王多尔衮的率领下,正迅速向汉城推进。

腊月二十,仁祖大王召集百官商议战守大计。朝会上,斥和派与主和派再次爆发激烈争吵。

"陛下,清虏虽强,但我朝鲜有山川之险,有忠义之民。只要上下同心,未必不能一战!"金尚宪慷慨陈词。

崔鸣吉则持重许多:"陛下,如今清军势如破竹,我军节节败退。若硬拼到底,恐社稷不保。不如暂时议和,徐图后计。"

争论持续了整个上午,最终仁祖采纳了崔鸣吉的建议,决定先尝试与清军议和,同时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派使臣前往清军大营,另一方面则准备迁都南汉山城。

消息传出,汉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富户们开始收拾细软,准备南逃;平民百姓则惶惶不可终日,不知该何去何从。

金成焕被指派协助准备迁都事宜,连日来忙得脚不沾地。他亲眼看到宫人们匆忙打包宫廷宝物,官员们争相安排家眷撤离。这座百年都城,似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的秩序与尊严。

腊月二十二,议和使臣出发前往清军大营。与此同时,仁祖大王和朝廷主要机构开始向南汉山城转移。

金成焕站在议政府门前,看着王室车队在重兵护卫下缓缓出城。雪花再次飘落,覆盖了车辙和脚印。他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重返汉城。

"金书吏,你还愣着干什么?快收拾文书,我们也要出发了!"朴主事催促道。

金成焕回过神来,快步走进衙门。偏厅里一片狼藉,同僚们都在匆忙整理文档,准备装箱运往山城。

李书吏一边咳嗽一边捆扎书简,苦笑道:"想不到我这把年纪,还要经历这般颠沛。"

"总比留在城里等清军强。"朴主事叹气道,"但愿议和能成功。"

然而,所有人的心中都明白,清军此次大举南下,绝不会满足于简单的城下之盟。

当天傍晚,金成焕随着最后一批官员撤离汉城。回头望去,暮色中的都城寂静而空旷,如同一座死城。只有少数守军和不愿或无法离开的平民还留在城中。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街道和屋顶,也掩盖了这座城市的悲伤与恐惧。

金成焕裹紧衣袍,随着人流向南汉山城走去。他不知道前方等待的是什么,只知道这个丙子年的冬天,将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漫长和寒冷。

汉江在夜色中静静流淌,江面上的积雪反射着微弱的天光。而在江北的方向,隐约可见点点火光——那是清军先锋部队的营火,他们离汉城己经不远了。

山雨,终于要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