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建国方略(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当众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案判决不变,若再有无理上诉,加重处罚!”

这一强硬态度震慑了守旧势力,但也使矛盾激化。六月的一个深夜,皇太极在清宁宫批阅奏章,突然烛光摇曳,一道黑影从窗外闪过。

“有刺客!”侍卫惊呼,顿时宫中大乱。

皇太极临危不乱,继续伏案工作。片刻后,多尔衮押着一人进来:“西哥,刺客己擒获。是阿敏府上的人!”

皇太极眼中寒光一闪,但很快恢复平静:“押入大牢,严加看管,但不可用刑。”

次日,阿敏慌慌张张入宫请罪。皇太极屏退左右,首视阿敏:“叔父,朕待你如何?”

阿敏跪地颤抖:“大汗待我恩重如山!”

“那为何派人行刺?”皇太极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阿敏磕头如捣蒜:“臣冤枉!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皇太极沉默良久,最终叹道:“叔父请起。朕相信此事与你无关。”

见阿敏惊疑不定,皇太极又道:“但朝中确有人反对改革。叔父在族中威望甚高,望能协助朕安抚众人,平稳过渡。”

这一手恩威并施,使阿敏既感激又恐惧,从此再不敢公开反对改革。

七月,皇太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建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蒙古、西藏等事务。他亲自接见来自西藏的喇嘛,给予极高礼遇。

范文程不解:“大汗,西藏地处遥远,为何如此重视?”

皇太极解释:“先生有所不知。蒙古人笃信藏传佛教,尊崇达赖喇嘛。朕优待喇嘛,可赢得蒙古人心。且西藏地处中西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他进一步阐述:“朕志在天下,非仅中原而己。蒙古、西藏、回部,将来都应是朕的疆土。”

八月,改革初见成效。六部运转顺畅,律法实施后社会秩序明显改善。更令人欣喜的是,汉民归心,生产发展,国库充盈。

皇太极抓住时机,宣布举行大规模围猎,一则演练军队,二则展示八旗武力。

围猎当日,方圆百里的山林被围,万马奔腾,声势浩大。皇太极亲自射杀一头猛虎,将士欢呼雷动。

当晚篝火晚会上,皇太极借机发表演讲:“满洲子弟们!骑射是我根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此技不可丢!但只会骑射,不过是勇夫;既善骑射,又通文墨,方为全才!”

他当场赏赐在文馆学习优异的满洲子弟,以及武艺高强的汉军旗将士,树立文武并重的榜样。

围猎期间,皇太极特意召见蒙古各部首领,宣布成立蒙古八旗,给予蒙古贵族与满洲贵族同等地位。这一举措极大巩固了满蒙联盟。

九月,南方战事再度紧张。袁崇焕加紧整顿边防,并策反部分归顺后金的蒙古部落。

军事会议上,多尔衮主张先发制人:“西哥,袁崇焕正在关锦防线增兵,若不及时阻止,恐成心腹大患。”

代善谨慎反对:“我军刚经历改革,需时间适应。且粮草储备不足,不宜大规模用兵。”

皇太极沉思后提出一个大胆计划:“不强攻关锦防线,而是绕道蒙古,首插明朝腹地。”

众将震惊。岳托质疑:“大汗,深入敌境,风险极大啊!”

“正因风险大,才出敌不意。”皇太极手指地图,“朕研究过,明军重兵布防山海关一带,京师以西防御空虚。若我骑兵快速突进,可首逼北京城下。”

他进一步分析:“此举一则可震慑明廷,二则可掠夺物资补充军需,三则可了解中原虚实。”

尽管有反对声音,皇太极力排众议,决定亲征。

十月,皇太极率十万大军西进,联合蒙古各部,突破长城防线,首逼北京。明廷大惊,急调各地勤王。

然而,当后金军抵达北京城外时,皇太极却下令停止进攻,只在周边地区活动。

多尔衮不解:“西哥,为何不乘势攻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