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盛京风雪(第2页)
范文程微笑:“大汗明察。尚可喜久守皮岛,熟谙海战,且部下多为水师精锐,若加以训练,可成我大金水师之基。”
皇太极深以为然,当即命尚可喜主持训练水师,并筹建火器营,仿明制造红夷大炮。
自此,尚可喜在盛京安顿下来。他每日操练“天助兵”,整顿军纪,教授火器使用,又亲自设计战船图样,命工匠仿制。他治军极严,赏罚分明,将士畏服。短短三月,天助兵面貌一新,兵甲鲜明,士气高昂。
然而,暗流亦在涌动。
满洲诸贝勒中,代善年长位尊,素来轻视汉人,对尚可喜受宠心怀不满。多尔衮虽表面恭维,实则暗中观察,欲探其虚实。更有小人散布谣言,言尚可喜“心怀二意,终必复叛”,“降而复叛,非忠臣也”。
尚可喜闻之,不怒不辩,只对部将道:“流言止于智者。我今为大金臣,当以功业立身,非以口舌争辩。”
他更主动请缨,愿率部出征蒙古察哈尔部残余,以表忠心。
皇太极大悦,允其所请。
崇祯七年春,尚可喜率“天助兵”两千,随多尔衮出征察哈尔。他身先士卒,连破三寨,斩首五百,俘获牛羊万余,立下首功。班师之日,皇太极亲迎城外,赐御马一匹,黄金百两。
自此,满洲诸贵始信其诚。
而尚可喜,亦在盛京站稳了脚跟。
但他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那便是——南征辽南,收复皮岛。
他知道,皮岛上有他十年的血与泪,有他父亲的忠魂,有他义父毛文龙的灵位,也有无数战死兄弟的坟茔。如今,他要以大金总兵的身份,率军攻打那座他曾誓死守护的孤岛。
这一战,不仅是对大明的战争,更是对他自己过去的清算。
崇祯七年六月,皇太极正式下诏:
>“命总兵官尚可喜,率天助兵,协同贝勒阿济格,征讨东江残部,收复皮岛、旅顺等要地。凡降者抚之,抗者诛之,务使辽海清宁,归我版图。”
诏书下达之日,尚可喜立于校场,面对五千将士。
他身穿大金总兵官服,腰悬御赐宝刀,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弟兄们!”他高声说道,“今日,我们即将南下,攻打皮岛。”
将士们一片寂静。
“我知道,皮岛是我们的家。那里有我们的营房,有我们的兄弟坟茔,有我们十年的血汗。可如今,那座岛,己被沈世奎这等奸臣把持,他克扣粮饷,残害忠良,己非我等之家园!”
他声音渐高:“我们不是去攻打家园,而是去清理门户!去为毛帅报仇!去为死难的兄弟讨还公道!去救出那些仍被蒙蔽的将士!”
“若有人愿降,我尚可喜以人格担保,既往不咎!若沈世奎顽抗,我必亲斩其首,祭我父亲与毛帅在天之灵!”
“此战,非为大金,亦非为我尚可喜一人,而是为辽东千千万万受苦的百姓,为所有被辜负的忠义之士!”
“天助兵!随我出征!”
“天助!天助!天助!”五千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六月十五日,船队启航。
尚可喜立于旗舰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盛京城,心中无悲无喜,唯有坚定。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为大明守岛的尚副将,也不再是那个被陷害逃亡的忠臣。
他是大金总兵官尚可喜,是“天助兵”的统帅,是皇太极亲封的汉军旗主。
他的命运,己与后金紧紧相连。
而皮岛,正等待着他。
风雪己停,海天澄澈。
船队破浪南下,驶向那个注定要被改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