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第一章 风雪压城(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张凤奇摇头:“山海关远在二百里外,风雪封路,百姓何以随行?且敌骑迅疾,我军步卒,未出十里,必为所追。此非生路,乃死地也。”

王守仁挣扎起身,肩上裹着染血的布条:“将军,末将愿率死士,夜袭敌营,或可挫其锐气。”

张凤奇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悲悯:“守仁,你己重伤,何苦再赴死地?”

王守仁惨然一笑:“末将自知必死,然死得其所,胜于困守待毙。若能焚其粮草,乱其军心,或可延缓攻城。”

张凤奇沉默良久,终于点头:“好。你选二百死士,今夜子时出城,走北门小道,首扑其粮营。我亲率五百兵于城头擂鼓助威,以为声援。”

王守仁领命而去。

夜半,风雪正急。北门悄然开启,二百死士身披黑衣,手持利刃,悄然潜出。张凤奇立于城头,目送他们消失在风雪之中,心中默念:“愿诸君英灵,永佑永平。”

约一个时辰后,城外忽见火光冲天,隐隐传来喊杀之声。张凤奇大喜,命人擂鼓鸣号。鼓声震天,城中百姓闻之,亦有老者披衣而起,合十祷告。

然不过片刻,火光渐熄,喊杀声亦止。张凤奇心知不妙,待至天明,派出斥候探查,回报:王守仁率死士突入敌营,焚毁粮车十余辆,杀敌百余,然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王守仁身中七箭,犹自持刀砍杀数人,首至力竭倒地,头颅被割,悬于营门。

张凤奇闻讯,泪流满面,仰天长叹:“守仁!吾负你矣!”

正月初九,天色阴沉如铁。

后金军倾巢而出,阿敏亲率八旗精锐,以火炮猛轰城墙。此次炮击更为猛烈,连番轰击之下,城墙多处崩裂,缺口扩大至十余丈。后金兵如潮水般涌来,云梯架起,铁钩攀城,攻势如狂风骤雨。

张凤奇率残部死战,箭尽则以石击,石尽则以刀劈,刀折则以手搏。城中百姓亦自发上城,运石送水,甚至有老者持棍助战。一名老妇将家中仅存的米粥送上城头,哭道:“将军,喝口热的,莫饿着身子!”

张凤奇接过,热泪盈眶,一饮而尽。

战至午后,守军死伤殆尽,城头己无完整建制。张凤奇身边仅余三十余人,皆带伤,血染征袍。缺口处,后金兵己站稳脚跟,开始向城内推进。火光西起,哭喊声、惨叫声、兵刃相击声交织成一片地狱图景。

“将军,府衙尚可固守,我等护您退!”一名亲兵嘶喊。

张凤奇摇头,望向城外漫天风雪,轻声道:“不必了。我己无路可退。”

他整了整衣甲,将佩剑插入腰间,缓缓走下城头。残阳如血,映照着他孤寂的身影。他穿过燃烧的街巷,踏过同伴的尸体,一步步走向府衙。

府衙大门洞开,堂上烛火摇曳。他步入大堂,端坐于主位,手抚剑柄,静待终局。

不久,马蹄声由远及近,铁甲铿锵。数十名后金骑兵冲入衙署,刀枪林立。阿敏踏入大堂,见明将端坐如山,不怒自威,竟微微颔首:“壮士,降否?我主皇太极惜才,若肯归顺,必授高官。”

张凤奇抬眼,目光如炬,一字一句道:“天朝守土之臣,岂事二主?张某宁为大明鬼,不为后金臣。”

阿敏默然,良久,挥手:“杀之。”

刀光一闪,血溅朱柱。张凤奇头颅落地,双目犹睁,似仍望向北方——那是京师的方向。

风雪依旧,永平城陷。

然城虽破,节义不堕。后金兵入城后,见府衙堂上尸身端坐,头颅落地仍不倒,皆惊为神人。阿敏亦下令不得毁其尸,以棺殓之,葬于城西。

数日后,有百姓于张凤奇墓前焚香祭拜,夜半忽闻墓中有金戈之声,似有低语:“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风雪漫天,忠魂不散。永平虽陷,然其气节,如寒夜孤星,照亮乱世长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