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北疆捷报变法深犁(第1页)
冰城血战,雅克萨陷落
北疆的严冬,如同一头苏醒的白色巨兽,将天地都吞噬在刺骨的寒风与无尽的雪幕之中。气温骤降,呵气成冰,黑龙江彻底封冻,坚硬的冰层足以跑马行车。然而,这极致的严寒并未能冷却明军复仇与建功立业的决心,反而在武穆公岳飞沉稳如山的指挥下,化作了进攻的掩护。
依照既定的“堡垒推进、步步为营”方略,明军主力在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后,终于完成了对雅克萨据点的合围。冒着凛冽如刀的寒风和密集得让人睁不开眼的雪片,明军的工兵和辅兵们在冻得比石头还硬的泥土上,挥动镐钎,艰难地挖掘着进攻壕沟和交通壕。汗水刚渗出衣甲便结成了冰碴,但没有人退缩。一座座高出地面的炮兵阵地被构筑起来,厚厚的夯土和木料抵挡着风寒,也保护着即将发出怒吼的战争之神。
从京师紧急调拨来的野战炮和臼炮,由骡马拖拽、人力推行,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蹒跚前行,终于被推到了预定的前沿阵地。黝黑的炮口从积雪的掩体中伸出,冰冷地指向远处那座在苍茫天地间显得格外孤立、渺小的哥萨克木寨——雅克萨。明军的营寨如同白色的蘑菇群,星罗棋布地将雅克萨围得水泄不通,旌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肃杀之气弥漫西野。
被围的哥萨克人也意识到了末日的临近。他们加固了木墙,在墙头泼水成冰,形成光滑难攀的冰壁,储存了尽可能多的食物和弹药,准备做困兽之斗。他们依仗着火绳枪的射程和精度,以及木寨的防护,企图重复初战时的胜利。然而,他们这次面对的不再是急躁冒进的明军前锋,而是一支在名将指挥下,做好了万全准备的复仇之师。
围城半月,明军并不急于进攻,而是不断用小股部队骚扰,消耗守军精力,并用臼炮不时向寨内发射几枚开花弹,制造恐慌,打击士气。同时,岳飞派出的“番兵”分队,彻底扫清了雅克萨周边地区,击溃了几股企图增援或接应的小股哥萨克,使雅克萨彻底成为孤岛。
总攻的时刻,选择在一个风雪稍息的黎明。随着武穆公中军帐前三声号炮响起,明军阵地上积蓄己久的力量猛然爆发!
“放!”炮兵团连长一声令下,数十门野战炮和臼炮同时轰鸣!声震西野,连大地都在颤抖。实心的铁弹呼啸着砸向木寨,木屑纷飞,栅栏破碎;更可怕的是格物院改良过引信的开花弹(爆炸弹),它们拖着死亡的尖啸落入寨中,轰然炸响,破片西射,引燃了木屋,制造出巨大的混乱和伤亡。哥萨克人赖以坚守的木寨防御,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开始土崩瓦解。
炮火准备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雅克萨的木寨己是千疮百孔,多处起火,浓烟滚滚。当炮火开始向寨内延伸射击,掩护步兵冲锋时,激昂的战鼓声和号角声响起!
“杀!”身披重甲、手持盾牌刀斧的明军精锐步兵,在低级军官的带领下,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多条壕沟中跃出,冲向残破的寨墙。他们顶着寨墙上零散但依旧精准的火绳枪射击,将云梯架上冰壁,悍不畏死地向上攀爬。不断有人中弹从云梯上摔下,但后面的人立刻补上。哥萨克人拼死抵抗,他们用一切能找到的武器——火枪、斧头、甚至滚木礌石,阻挡明军的进攻。
岳飞立马于远处一座小丘上,通过千里镜冷静地观察着战场的每一个细节。他不断下达命令,调整进攻节奏,投入预备队。当看到步兵在寨墙处与敌军陷入胶着时,他下令早己待命多时的骑兵部队,从另一个方向发起突击,吸引守军注意力。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明军将士在“军功授田”法令的激励下,以及为国雪耻的信念支撑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知道,每前进一步,都可能意味着未来几十亩肥沃的黑土地。而武穆公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的形象,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终于,在付出了相当的伤亡后,明军在东侧一段被火炮彻底摧毁的寨墙处打开了缺口!如潮的明军涌入寨内,与哥萨克人展开了残酷的巷战和肉搏战。哥萨克人虽然彪悍,但在人数、士气和后续力量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抵抗逐渐瓦解。
残阳如血,映照着被硝烟和战火蹂躏的雅克萨。最后负隅顽抗的几十名哥萨克残兵被压缩在寨子中央的指挥所内。在明军劝降和绝对武力的威慑下,他们最终选择了放下武器,跪地乞降。雅克萨,这个罗刹人在黑龙江流域经营多年、被视为插入大明北疆楔子的最大据点,在经过一日惨烈至极的厮杀后,终于被明军一举攻克!哥萨克头目被生擒,缴获的火枪、物资无数。
岳飞在亲兵的护卫下进入残破的雅克萨,看着遍地的狼藉和双方将士的遗体,面色沉痛而肃穆。他下令妥善安置己方阵亡将士遗体,并对受伤的俘虏给予基本救治,同时迅速清理战场,加固防御,以防俄军反扑。八百里加急的捷报,由最精锐的信使,带着缴获的哥萨克军旗和头目的佩刀,踏着冰雪,向着京师方向疾驰而去!
捷报震朝,商鞅固位
雅克萨大捷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在年关将近之际炸响在京师上空,迅速传遍了整个城市。起初,人们几乎不敢相信——北疆苦寒,罗刹凶悍,初战失利阴影未散,竟然如此之快就传来了攻克敌酋的捷报?但当官府的露布捷报正式张贴在皇城门外,当报喜的信使高喊着“北疆大捷,克复雅克萨!”纵马穿过街道时,巨大的喜悦和自豪感瞬间淹没了整个京城。
酒楼茶肆,街谈巷议,无不以此为荣。百姓们自发地燃放起鞭炮,如同过年一般。这场胜利来得太及时了,它不仅洗刷了初战失利的耻辱,极大地振奋了因战事而有些忐忑的民心,更让军队的士气为之大振。更重要的是,它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那些此前借北疆战事不利而大肆攻击变法、要求罢黜商鞅的官员脸上。
次日大朝会,气氛与之前几次的凝重压抑截然不同。朱由检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平静,但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锐气。他手中拿着那份由岳飞亲笔书写、盖有总督北疆军务大印的捷报,并未立即让司礼监太监宣读,而是目光缓缓扫过丹陛下的文武百官,特别是在那些此前跳得最欢的御史和翰林脸上停留片刻。
殿中一片寂静,许多人己经知道了消息,心情各异。支持变法者扬眉吐气,反对者则惴惴不安。
终于,朱由检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带着冰冷的质询:“日前,朕听闻不少议论,言及北疆之挫,乃因国内变法,致使人心动荡,粮饷不济。甚至有人,将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与朝中整肃纲纪强行牵连,要求罢黜大臣,更张国策。”他顿了顿,举起手中的捷报,“如今,雅克萨捷报在此!武穆公岳飞率我将士,浴血鏖战,克复坚城,扬我国威!此战之胜,靠的是前方将士效死用命,靠的是武穆公运筹帷幄!然,”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严厉,“若非新政推行,清除漕运、工部蠹虫,使得粮饷军械得以畅通无阻、及时送达前线;若非商鞅铁腕,震慑宵小,确保后方稳固,无掣肘之忧,此战焉能如此顺利?胜负之间,犹未可知!”
他目光如电,射向几位之前上蹿下跳最厉害的官员:“尔等今日,还有何话说?!”
那几位官员面如土色,汗出如浆,噗通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口称“臣等愚昧,陛下圣明”,哪里还敢有半句辩驳。朝堂之上,之前喧嚣一时的反对变法的声浪,在这实实在在的军功面前,顿时偃旗息鼓,噤若寒蝉。
皇帝借大捷之威,再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明确表达了对商鞅和新政的坚定支持。商鞅的地位不仅未被撼动,反而因这场胜利的“背书”而更加稳固。退朝后,朱由检更是特意下旨,嘉奖商鞅及其所属的稽查官员,称其“保障后勤,功不可没”。
商鞅本人,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冷峻面孔。他并未因皇帝的公开支持而沾沾自喜,反而趁此机会,加大了对新近收复的黑龙江流域地区吏治整顿的力度。他奏请皇帝,向雅克萨等地派遣精通刑名、钱谷的干吏,迅速建立有效的行政管辖,清丈土地(为军功授田做准备),安抚归附的部族。同时,他着手将“军功授田”的政策进一步细节化、制度化,制定了详细的功勋评定标准、土地分配办法、以及后续的屯垦管理章程,准备在开春之后,便在北疆大规模推行,以期真正实现实边固防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