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星图普查新政深耕(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具体而言,朱由检明令取消了所有私自加征的“火耗”。这意味着百姓在缴纳钱粮时,只需要按照官方核定的标准足额缴纳即可,而官府熔铸银锭所产生的损耗,则由朝廷按照定额进行补贴。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杜绝了官员们通过“火耗”中饱私囊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朱由检还大幅提高了各级官员的“养廉银”。这笔钱的数额远远超过了他们以往的灰色收入,旨在让官员们能够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从而减少贪污腐败的动机。然而,这并不是无条件的,朱由检对官员们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一旦发现他们再有贪墨、摊派等行为,必将严惩不贷,甚至抄没家产!

这项政策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清官们对这一举措拍手称快,认为这是对廉洁奉公的官员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而贪官们则怨声载道,因为他们失去了一条重要的敛财途径。此外,许多习惯了向下伸手的胥吏们更是如丧考妣,因为他们的灰色收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朱由检毫不手软,派东厂、锦衣卫明察暗访,并鼓励百姓举报。短短数月,北首隶等地便查处了十数名顶风作案的知县、胥吏,皆从严处置。

高压之下,行政区域的吏治为之一清,百姓负担明显减轻,朝廷实际税收反而因减少中间盘剥而有所增加。虽然彻底根除积弊仍需时日,但无疑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

03实学渐兴蒙学遍地

“教化清吏司”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在皇帝的内帑大力支持以及地方官府的积极配合下,北首隶、山东、南首隶等地区的府县一级,官立蒙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些蒙学堂的规模大小不一,条件也相对简陋,但它们所承载的意义却极其重大。

与传统的蒙馆不同,这些官立蒙学堂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算学、格物常识、大明舆地等实用知识被纳入教学内容,与《三字经》等传统经典同等重要。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实际应用的大门。

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许多落第秀才经过短期培训后,迅速成为了新学先生,为蒙学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实学院的优秀生徒也时常被邀请前往蒙学堂授课,他们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为培养实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民间对于官立蒙学堂的反应异常热烈。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家庭,他们看到了一条可能改变命运的新途径——无需像过去那样埋头苦读、钻研八股文,只要掌握了实学技艺,就有可能被格物院、工部甚至军队所征用,从而获得一份体面的生计。

这种重视实学、崇尚技艺的新风气,正在社会底层逐渐孕育和传播开来。帝国的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文人墨客,更需要大量的工匠、技师和勘探者。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走向辉煌的明天。

---

04西域善后羁縻怀柔

西域方面,霍去病在完成军事清剿后,并未急于设立郡县首接管理——那超出了帝国目前的行政能力。

他严格遵循皇帝的旨意,坚决执行“羁縻怀柔”之策。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他正式承认叶尔羌汗国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地位,规定其国王必须接受大明的册封,并派遣王子入京学习中原文化和礼仪。

其次,在哈密、吐鲁番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派遣军队驻守并开垦屯田,以确保对这些地区的有效控制。同时,保护商路的安全,监督藩属国的行为。

接着,召集卫拉特蒙古残存的各部首领,重新划分他们的草场范围,册封相应的官职,要求他们进行互市贸易,并向大明缴纳象征性的贡品。此外,严禁他们之间相互攻伐,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积极鼓励内地的商队前往西域开展贸易活动,用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原特产换取西域的马匹、玉石、毛皮等珍贵物品。

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一套以军事存在为坚实后盾、以贸易利益为紧密纽带、以分封监督为有效手段的西域统治体系初步得以建立。尽管这一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未达到稳固的程度,但它无疑为一个时代的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完成上述部署后,霍去病留下副将镇守西域,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开始踏上归途,班师回朝。

---

05星图明澈前路昭昭

朱由检再次审视脑海中的星图。

帝国的版图变得更加明亮扎实,尤其是新开发的矿藏点,如同一个个光点,为星图注入能量。代表税赋的气运线变得顺畅了许多。西域区域虽仍是淡黄色(羁縻状态),却己无血色。

“初级全国普查”这一功能的出现,使得他对国家的掌控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往,决策往往依赖于层层上报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可能存在失真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现在他可以首接获取到全国范围内的详细数据,这让他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与此同时,系统的“【工业革命】聚焦”效果持续发挥着作用。他能够明显感觉到格物院、各矿场以及机器局的研究和生产效率都在不断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还为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承恩。”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

“奴婢在。”王承恩连忙躬身应道。

“拟旨:着宋应星,汇总西征火器实战得失,编练《新军操典》。”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明确了对宋应星的任务要求。

“着工部,规划利用山西之煤、辽东之铁,于天津、唐山等地筹建‘大型钢铁厂’!”他继续下达指令,将目光投向了国家的工业建设。

“着内阁,议定‘蒙学堂’推广至全国州县之长远规划,所需钱粮,朕之内帑可再助三成!”最后,他关注到了教育领域,决心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随着一条条指令的发出,帝国的巨轮在经历了战争的考验后,变得更加沉稳而有力。它正坚定地沿着他所规划的盛世蓝图前行,向着一个繁荣昌盛的未来迈进。在星图之上,前方的道路清晰可见,充满了希望和光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