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薪火燎原 星槎破浪(第1页)
在那紫气氤氲的金陵城中,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朱由的苏醒,无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更是这个国家命运转折的重要象征。
行宫内外,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氛围,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又充满了蓬勃的希望。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带着一丝对过去的敬畏。
朱由的身体虽然依旧虚弱,需要太医们的精心调养,但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燃烧的己不再是复仇的烈焰,而是一种沉淀了文明底蕴、洞悉了历史脉络的智慧与坚定。
在他归来之后,并没有立刻大封功臣或者清算旧账,而是召集了他的核心班底。这些人包括海瑞、岳飞(青年)、武穆公(巅峰)、薛仁贵(伤愈复出)、沈万三、宋应星,以及被紧急召回的郑成功。
这些人都是朱由心中的得力干将,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才能和贡献。他们聚集在一起,将共同商讨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这个国家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诸卿辛苦。”朱由的声音虽然因为生病而略显沙哑,但却异常沉稳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决心。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威严和目光中的深意。
“朕于幽冥走了一遭,得见华夏英魂浩瀚,文明薪火不熄。”朱由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华夏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敬意,“方知,帝王之责,非止于杀伐,更在于传承、在于开拓、在于……照亮前路。”
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让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接着,朱由示意王承恩展开一幅巨大的《寰宇海图》。这幅图是由郑成功提供的,经过宋应星的补充修订后,变得更加详尽和准确。
当这幅巨大的海图展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它的规模和细节所震撼。这幅图不仅标注了东亚、南洋等熟悉的地区,还延伸至天竺、大食(阿拉伯)、乃至泰西(欧洲)的轮廓,以及一片片浩瀚未知的蓝色海域。
这幅海图仿佛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它展示了华夏之外的异域风情和未知的领域,也让人们意识到,华夏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而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淮大捷,斩多尔衮,断清虏一臂。”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让明朝军队士气大振,也让敌人闻风丧胆。然而,朱由并未因此而满足,他的目光远远超越了眼前的胜利。
他的手指缓缓地在地图上移动,划过辽东、蒙古高原和云贵等地。这些地方虽然尚未完全收复,但在他看来,不过是些癣疥之疾罢了。只要假以时日,明朝的军队必定能够将它们一一荡平。
然而,当他的手指停留在那无垠的蓝色之上时,他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起来。那是大海,一片广袤而神秘的领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海!”朱由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那片蓝色的海洋己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深知,要想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依靠陆地的统治是远远不够的。海洋,才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郑卿!”朱由看向目光灼灼的郑成功,“朕知你心系故土(台湾),志在波涛。朕问你,以你现有水师,可能纵横此海图之上?可能为我大明,开万里海疆,通有无于万国,扬威仪于西夷?”
郑成功情绪激昂,他猛地抱拳,手臂微微颤抖着,声音也因内心的激动而略微有些发颤:“陛下!末将麾下的水师,堪称东亚地区的佼佼者!然而,若要真正在全球范围内纵横驰骋,我们还需要一些关键的条件。首先,我们需要更大、更坚固、更锋利的巨型战舰,这样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如履平地;其次,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海图和罗盘,以确保航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再者,充足的粮秣和军械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支撑我们远洋作战的物质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更多精通海事、了解外国情况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异国他乡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郑成功稍作停顿,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陛下,如果您能赐予我所需要的这些资源,末将愿成为陛下手中的一把利剑,乘风破浪,勇往首前,让我大明的龙旗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朱由检听完郑成功的慷慨陈词,不禁拍案叫绝,大声说道:“好!郑爱卿所言极是!朕即刻下令,为你建造巨型战舰!海图和罗盘,朕也会责令相关部门尽快绘制和制作!至于人才,朕会广纳贤才,为你召集一批精通海事、了解夷情的才俊!而粮秣和军械方面,沈爱卿、宋爱卿,你们二人要全力以赴,确保供应充足!”他转向众人,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自今日起!
特此擢升郑成功为大明靖海大将军,总督南洋、东洋、西洋所有水师事务!赐予尚方宝剑,赋予其临机专断之大权!
同时,成立“大明皇家海事院”!任命宋应星为院正,郑成功为院副,沈万三负责总揽钱粮物料等事宜!广泛招募天下的能工巧匠、通译、水文专家以及天文人才!当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复原并改良郑和宝船的规制!精心设计并建造全新式的远洋战舰!这种战舰,应当如同山岳一般雄伟壮观,其火炮威力,应当如同雷霆万钧!其航速,更要如追风逐电般迅猛!
此外,设立“皇家地理测绘院”!由郭守敬担任领衔之职,汇集古今各类图籍,派遣精干的斥候,绘制详尽准确的海陆舆图!无论是日月所照耀的地方,还是江河所流经之处,都必须纳入我们的图册之中!
“颁旨天下:凡我大明子民,勇于出海贸易、垦殖、宣化者,朝廷予以船引、减税赋、授官身!凡携新种、新技、新图归国者,重赏!”
这一连串的命令,如同惊雷炸响,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它仿佛是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照亮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雄心勃勃的海洋战略蓝图,在朱由苏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他深知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财富的源泉,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通过鼓励百姓出海,朝廷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减税赋和授官身的政策,则是对勇敢者的一种激励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支持和重视。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带回新种、新技、新图的人,朝廷将给予重赏。这无疑会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朱由苏相信,只要这个海洋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大明必将迎来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他决心全力以赴,将这个蓝图变为现实,让大明的旗帜在海洋上高高飘扬!醒后的第一次朝议中,便清晰地勾勒出来!
海瑞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有话想说,但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开口。他心中忧虑的是这样大规模的整顿和改革可能会耗费巨大的资源,甚至可能会对百姓造成过重的负担,从而伤害到民力。
然而,当他的目光与朱由相对时,他看到了朱由眼中那超越时代的睿智和坚定。这种眼神让海瑞不禁为之动容,同时他也注意到武穆公、岳帅等将领们眼中闪烁着的认同之光。
在这一瞬间,海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也许,这位从死亡边缘归来的陛下,确实有着比常人更为高远的视野和更为深刻的洞察力。他所看到的,或许真的是一个更远的未来。
内政的整顿和文明的梳理,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朱由深深地明白,一个国家若没有坚实的根基,那么再宏伟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实现。
“海卿。”朱由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默,他的目光落在了刚正不阿的海瑞身上。
“臣在。”海瑞赶忙躬身应道。
“吏治,乃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你一向以铁面无私著称,朕对此深感欣慰。”朱由缓缓说道,“然而,破旧之后还需立新。仅仅依靠严刑峻法,虽然可以清除一些积弊,但却难以培育出新的风气。”
“朕命你,主持修订《大明会典》!去陈腐,纳新义!参考历代律法精华,尤其是…”朱由的目光投向武穆公(巅峰),带着一丝询问,“岳武穆治军之《武穆遗书》(精神内核,非具体兵书),其‘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之精义,当融入治民之律!律法之魂,当在‘公正’与‘仁恕’!严惩贪腐,更需保障良善!使民知法、畏法、亦能信法、用法!”
“同时,推行‘考成法’!严核百官政绩,尤重民生、教化、劝农、兴工!能者上,庸者下!绝不容尸位素餐之辈!”
海瑞浑身一震!修订《大明会典》!融入武穆精神!推行考成!这每一项都是足以震动朝野、影响百年的重任!他感受到了朱由赋予他的、比“屠刀”更沉重的使命——重塑法度,奠定新朝的文明基石!
“臣…肝脑涂地,必不负陛下所托!”海瑞深深一躬,眼中燃起前所未有的炽热光芒。
“宋卿,沈卿。”朱由看向科技与经济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