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真正的产量(第2页)
大宋赵匡胤猛地跳起来,撞翻了酒壶,浑然不觉,指着天幕手指哆嗦。嘴里反复念叨,“一年一亩。。。。。两千多公斤。。。。。。西千多斤。”
“快,快把司天监的那群家伙给朕叫来,问问他们,袁公难不成真的是神农老祖宗下凡了?!这真的还是种地吗。”
司天监:我不知道啊?,但是要我回答的话,肯定是啊!
什么??!你说不是。那回头皇上找麻烦的时候,你不要把我们拉下水。我们不认识你。。。。。。。
大明洪武年间
奉天殿前,朱元璋面向天幕,神情庄严肃穆。
“都给咱听好了!”,一声断喝,百官凛然。
“袁公他,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让天下黎民百姓的肚子,不再咕咕叫!从饿得啃树皮、脚肿得跟馒头似的,到能在禾下乘凉。”
“他做梦都想着让全天下人都吃上饱饭!那他受了多少罪,多少委屈?秧苗让人毁了,白干六年啊!”
“后来还想着在盐碱地、沙窝子里种稻子,头发都白了,心里装的还是天下的黎民百姓!”
“这样的圣人!咱朱元璋今天就要替他老人家,立规矩!定章程!”,他转过头看向大明的群臣们。
“着工部、礼部!即刻勘选天下形胜之地,给咱袁公立庙!要立就立最大的!最好的!不能比孔圣的庙差了!”
“庙里,给咱塑上袁公的金身!要塑他老人家拿着稻穗的样子,塑他追着太阳跑的样子!让世世代代都记住。”
“告诉那些读书的、种地的,无论是谁进了这庙,抬头看看袁公,想想他老人家的梦!”
“谁敢懈怠农事?谁敢糟蹋粮食?谁敢忘了挨饿的滋味?!咱就让他尝尝饿的发昏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标儿!老西!”,他一把拉过太子朱标,眼神灼灼。
“给咱记死了!以后大明皇帝登基、太子册封、春耕大典,第一炷香,就给咱敬这位袁圣公!第二炷香,再敬天地!”
“没有他在地里流汗,咱坐在奉天殿上也得饿肚子,记住了没?!”
马皇后眼中含泪,用力点头:“重八说得对!袁公大德,当享万世香火!”
太子朱标还有朱棣肃然躬身:“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袁圣公之德,当永铭青史,世代奉祀!”
李时珍捋着胡须,敬佩地说:“吾一生钻研医术,只为救民于病痛。袁公钻研稻作,救民于饥饿,实乃苍生之福,吾当敬他为杏林之外的另一位大医。”
帝王们或封神立庙,或告天祭祀,以他们时代最崇高的方式,试图铭刻这份超越想象的伟业。
百姓们,立誓供奉,用最质朴的信仰,将那个身影永远镌刻在生养他们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