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我愿您永远拥有如那红桃紫葡般甜美灿烂的笑容(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天幕之上,画面流转,伴随着袁隆平平静却沉重的自述,展现战火、逃难、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

【我叫袁隆平,1930年,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出生在了繁华的京城——北平(北京)。】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彼时的华夏,战争的烽火到处蔓延,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

【不仅如此饥荒也在横扫华夏,仅仅两年的时间就有上千万人丧命。就连繁华的京城也成为了一个混乱巨大的难民营。】

【在我七岁的时候,为了躲避战火,我们一家人只能南迁北徙,颠沛流离。】

【在那漫长的逃亡路途中,我亲眼目睹了许多令人痛心的画面。】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们失去了家园,无处栖身。更令人痛彻心扉的是,有百姓颤颤巍巍的走着,却因饥饿一下子倒在路边。再也没有站起来。。。。。。】

【无数的生命在战火与饥荒中无声无息的逝去。】

【这些惨状像刀子一样深深刻在了年幼的我的心中,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苦难和无奈。】

【那些饿死街头的人们,他们空洞绝望的眼神和瘦骨嶙峋的身躯,成为了我永生无法磨灭的画面。】

【或许后来我想让所有人都吃饱饭,也有这一段苦痛的经历在里面吧。】

天幕之下,各时空陷入一片沉重的静默,随即响起饱含悲悯与共鸣的叹息。

古人们看着天幕上那凄惨的画面,也是流下泪来。他们有的经历过,有的听别人说过。

“娃儿们啊!看见没?袁公老爷也是苦水里泡大的!七岁啊,就跟着爹娘逃难,路上净是饿死的人。。。。。。那惨状‘刀刻心头’啊!”

“咱村头王老汉,不也是逃难来的?提起那会儿也是首掉泪这世道。。。。。。苦的都是咱老百姓!袁公是记着这苦,才发狠要让天下人吃饱啊!”

赵匡胤经历过五代十国的血腥乱世,此刻感触尤深。他指着天幕中倒毙的饥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看!这便是乱世!朕年少时,何尝不是见惯了这人间地狱?城头变幻大王旗,最苦的就是百姓!”

“袁公小小年纪,就背着这血泪记忆。。。。。。‘永生无法磨灭’这话,字字泣血啊!”

他沉默片刻,语气转为坚定:“正因如此,我大宋更要息兵养民!让这‘饿殍盈途’的景象,永不再现!”

古人们深刻理解了袁隆平后来“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伟大志向,这或多或少的源于这刻骨铭心的童年创伤。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赞美的,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带来成功,只是无法躲开时才成了磨练。

这苦难非但没有摧毁袁隆平,反而成为他毕生奋斗的动力源泉!

【时间来到1949年,我成功考入了重庆的湘辉学院,学的是农艺系专业,之所以选择学农艺,需要从我一年级的时候说起。】

【记得那天我参观了一个充满美感的农业园。哎呀!那个园艺场很漂亮到处是花草那个桃子红红的结在那里,葡萄一串一串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