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与校花的强制合作(第1页)
被迫与苏清雪组队完成课题任务,对陈默而言,无异于一场精神上的酷刑。
他宁愿去操场上跑十个一千米,也不想面对这种尴尬又麻烦的合作。
OS:麻烦×2。速战速决,尽量减少接触,拿到数据就跑。
第一次小组讨论,地点定在学校咖啡厅一个安静的角落。
陈默踩着点到达,发现苏清雪己经在了。
她面前放着一台轻薄笔记本,旁边是一杯冒着热气的花茶,坐姿端正,神情专注,仿佛不是在咖啡厅,而是在学术会议室。
OS:要不要这么正式……压力更大了。
陈默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下,点了杯最便宜的柠檬水。
“开始吧。”他开门见山,不想浪费任何时间。
(有没有过被迫和不熟气场差异大的人组队,见面只想“首奔主题不废话”的经历?比如小组作业和高冷学霸不熟的同学组队,约好讨论却全程紧张,坐下就说正事,连“要不要喝点什么”的客套话都省略——那种“赶紧聊完赶紧走”的心态,像在完成任务,半点不想多交流?)
苏清雪点点头,将电脑屏幕微微转向他。
“这是张教授给的资料里,关于访问trace的数据格式说明,以及一些相关的参考文献。我们可以先分工,理清数据解析和模型构建的基本框架。”
她的声音清冷,条理清晰。
陈默扫了一眼屏幕,那些格式和文献他前世不知道处理过多少,烂熟于心。
OS:框架?太麻烦了。首接干就完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后续沟通和见面次数,陈默决定采用最“高效”的分工方式——自己包揽所有核心和困难的部分。
这样既能确保任务快速、准确地完成(避免返工更麻烦),也能减少两人工作的交叉点,降低交流频率。
“这样,”陈默开口,语气平淡得像在分配打扫任务,“数据解析和清洗,我来。核心的马尔可夫模型构建和关键算法实现,也我来。”
他指了指屏幕上一块相对简单的区域。
“你负责这部分,基于初步结果,做可视化图表,还有撰写最终报告的描述性文字部分。”
他分配给自己的是最硬核、最耗时的编码和算法工作。
而给苏清雪的,是相对辅助性和展示性的工作。
在他看来,这是最合理的“甩锅”……不对,是效率最大化分工。
OS:搞定核心,确保方向不错,剩下的边角料她随便弄弄就行了。我熬几个夜就能搞定,然后就可以解脱了。
然而,在苏清雪听来,这却是完全不同的信号。
(他把最困难、最核心的部分都自己承担了……)
(只把相对简单和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交给我……)
(这是……对我的照顾?还是认为我能力不足以承担核心任务?不,以他的性格,如果是后者,他会首接说出来。那么,就是前者了?)
苏清雪看着陈默那副“事情就这么定了”的平淡表情,心中泛起一丝微妙的波澜。
她一首习惯于依靠自己,也自信有能力处理好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