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精准控分的艺术(第2页)
(被人误会“不会做”“没学好”,但其实是自己故意的,是什么感觉?比如你故意错简单题被老师批评“不用心”,被同学安慰“没关系下次加油”——当时是不是想笑又不能说,只能假装“确实没学好”?)
陈默完全无视周围的目光和脑补。
他正专注于自己的“行为艺术”。
数学考试。
这是他最擅长的科目,也是控分难度最大的。
OS: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固定,容易计算。大题步骤分难以精确预估,风险高。
他的策略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只做其中最简单、最能确定得分的几道,确保基础分。
其余一律空白,或者故意填上明显错误的答案。
至于大题?
他连“解”字都懒得写。
首接空白。
反正他的目标是倒数,又不是高分,做大题纯属浪费精力。
(有没有“会做但故意不做”的倔强?比如嫌大题步骤麻烦懒得写,怕考太高被老师重点关注故意空题,甚至为了和朋友考差不多分数故意错——现在回头想,当时是不是觉得自己特“聪明”,其实有点幼稚?)
理综和英语亦是如此。
他像一个人形答题AI,严格执行着预设的“得分程序”。
该得的分,一分不少。
不该得的分,一分不要。
整个过程,冷静得近乎冷酷。
与他周围那些或抓耳挠腮、或奋笔疾书的同学形成了鲜明对比。
几次考试下来,监考老师们都注意到了这个行为古怪的学生。
说他不会吧,他偶尔写出的步骤和答案又显示他懂点。
说他会吧,大片大片的空白和随意的放弃又让人费解。
“这学生……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一个老师私下对另一个老师说。
“可能上次真是运气好吧。学习态度还是有问题。”
陈默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让人看不透,但又不会觉得他有多厉害,从而避免后续麻烦。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铃响。
陈默几乎是第一个放下笔,检查了一遍姓名考号,便起身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