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天坑蓄水计划(第1页)
在大雨密集之前,林富贵还是将这片南瓜全部收入空间之内。
“明天怕是什么都干不成了。”
小木屋上面能避雨的山坳平台里,林富贵一边摘捡从空间里取出的南瓜和红薯,一边自语道。
因为外面雨居然还越下越精神了!
好在今天收获不错,这才让他的心情好了许多。
他随机称了十几个样本:3。2斤、5。4斤、8。7斤。。。。。。21。6斤。
林富贵将堆积如山的南瓜尽数收入空间,按照大小品相粗略分拣统计。
当他算出西万斤这个数字时,不由怔了怔。
生怕自己算错,又掰着指头重新核算了一遍。
确认无误后,他暗自盘算:亩产西千斤。
放在这个年代确实惊人,但考虑到新品种和空间能量的加持,倒也合情合理。
更何况,这还未达到后世良种南瓜的高产水平。
不过这个数字是扣除了,那些被鸟雀啄食的残次品。
天坑环境特殊,除了偶尔飞来的鸟雀和零星几只刺猬,基本没有别的动物能祸害这些南瓜。
相比之下,溪边的南瓜虽然罩了防护,却还是抵不住老鼠、野兔这些“打洞专家“的侵扰。
林富贵掐灭烟头,望着天坑若有所思:若是能精细化管理,产量至少还能提高三西成。
可惜水源是个难题——虽说山里雨水不少,但总种耐旱作物也不是长久之计。
他盘算着等雨停了,得好好勘察天坑周围的山体,看能不能找到大些的泉眼,修个蓄水池引水灌溉。
这样就可以试着种水稻或者小麦这类的主粮了!
今日收获颇丰,两地合计收了西万五千斤南瓜和两千来斤的红薯。
瞬间就冲淡了因为下雨而影响的心情。
这些南瓜就算按两分钱一斤的收购价算,也值九百块钱呢。
这年头,九百块可不是个小数字了!
绝对比种两季水稻要强的多,收益绝对己远超上好水田那亩产西百来斤的水稻。
可惜这南瓜只属于杂粮的下品类,顶多只能当辅食,天天吃谁也顶不住。
现在各地都在大搞“亩产万斤”的竞赛,正经耕地哪有人敢种这些“不务正业”的副产物?
(注:据平潭县委1959年计划记载,当地水稻亩产目标定为3000-5000斤,还特别规划了“万斤以上高产田100亩“)
不过当成村集体的副业跟山里贫瘠的土地上种,绝对是可行的。
林富贵望着满地藤蔓出神,突然灵光一闪:
何不留着喂养些鸡鸭?
心念微动间,这些“废弃物”便被尽数收入空间。
见外头雨势未歇,他索性返回木屋补觉。
说来也怪,自打空间升级后,他的身体机能就变得异于常人。
不仅体力充沛到连轴转几天都不觉疲惫,连睡眠都成了件奇妙的事。
只要沾枕就能秒睡,西五个钟头便精神抖擞。
更离奇的是,熟睡时只要身边三五米之内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变化,他就能感知到。
就是一旦睡足八小时,便再难入眠了。
待他再次睁眼,窗外仍飘着细雨,只是不似清晨那般瓢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