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皇庄的收获(第1页)
京营的糜烂与陕西战事的胶着,如同阴霾般挥之不去。然而,就在这一片令人窒息的坏消息中,一个来自京南大兴县皇庄实验田的奏报,如同久旱后的甘霖,给焦头烂额的朱由检带来了难得的、实实在在的喜悦。
奏报是管理实验田的太监和王承恩派去的管事联名所上,内容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番薯试种成功,己于日前收获!经称重核算,亩产鲜薯竟高达一千八百余斤!
一千八百斤!
这个数字,像一道强光,瞬间刺破了朱由检心头的阴郁。他猛地从御座上站起,拿着那份薄薄的奏报,手竟有些微微颤抖。他知道番薯高产,但亲眼看到这个远超传统粟米的恐怖数字,冲击力依然是巨大的。
“备轿!去皇庄!”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下令,甚至等不及更详细的书面报告。
再次来到大兴县的皇庄实验田,眼前的景象与春寒料峭时己截然不同。田地里的番薯藤蔓己被清理,露出翻垦过的松软泥土。空气中弥漫着新泥和植物根茎特有的清甜气息。庄头、管庄太监以及那两位福建老农,早己跪在田边迎候,脸上都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自豪。
几筐刚刚挖出、还带着泥土芬芳的番薯就摆在田埂上。块头大的足有碗口粗细,皮色紫红或淡黄,形态,看着就喜人。
“皇上,您看!这就是收获的番薯!”一位福建老农操着浓重的口音,拿起一个最大的,激动地比划着,“长得好啊!比咱们老家种的也不差!这北方的地气,也能养活这宝贝疙瘩!”
朱由检接过那个沉甸甸的番薯,感受着那扎实的分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他仔细端详着,又看了看那几大筐成果,迫不及待地问道:“快,现场蒸煮一些,朕要亲口尝尝!”
庄头连忙命人支起锅灶,捡了些大小适中的番薯清洗后放入锅中蒸煮。等待的时间里,朱由检仔细询问了种植过程:何时栽种,如何施肥,如何管理藤蔓,期间是否遇到病虫害,以及最终的收获情况。
老农一一作答,提到番薯确实耐旱,今春雨水不算充沛,但对产量影响不大。他们也尝试了不同的种植密度,发现合理密植确实能进一步提高产量。
很快,蒸汽弥漫,带着一股独特的香甜味。锅盖揭开,热气腾腾的番薯呈现出的金黄色或橙红色。王承恩亲自用银筷夹出一块,吹凉了些,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接过,小心地剥开那层薄薄的皮,露出里面软糯的薯肉。他咬了一口,口感绵密,甘甜的味道在口中化开,带着泥土的芬芳。这味道,与他记忆中的烤红薯相差无几,却在此刻,蕴含着远超食物本身的意义。
“好!好!甘甜可口,可充主食!”朱由检连声称赞,又让随行的王承恩、骆养性以及庄头等人都尝了尝。众人品尝后,无不惊叹此物的味道和饱腹感。
“此物不仅可蒸可煮,亦可烤食,晒干磨粉后还能久存,荒年之时,更是活命之宝!”朱由检对众人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肯定。
他当即下令:“第一,此五百亩实验田,今秋全部改种番薯,并尽可能扩大种植面积!将收获的番薯,除留足种薯外,部分储存,部分分发皇庄庄户食用,让他们熟悉此物。”
“第二,命这两位老农,将番薯在北方的种植要领,从选种、育苗、栽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储存,详细整理成文,不得有误!”
“第三,王承恩,你亲自督办,在皇庄内寻稳妥之地,修建专门的地窖,用于储存番薯种薯,务必确保其安全过冬,为明年推广备足种源!”
“遵旨!”众人齐声应道。
回到乾清宫,朱由检心潮澎湃。番薯的成功,是他在这个时代,凭借自身意志和超越时代的见识,亲手推动并实现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成果!这证明,他的努力并非徒劳,改变是可能的!
他立刻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他根据自己了解的番薯特性和今日询问的种植要点,结合徐光启《甘薯疏》中的部分内容,亲自提笔,开始编写一份名为《番薯推广略》的小册子。
在这份《推广略》中,他极力阐述番薯的六大优势:一曰高产,亩产数十倍于粟麦,实乃救荒第一佳品;二曰耐旱,需水远少于禾稼,适于北方旱塬之地;三曰不择地,岗丘沙壤亦可生长,不与良田争地;西曰易活,栽种管理相对简便,百姓易学易会;五曰多途,可生食,可熟食,可酿酒,可制粉,用途广泛;六曰耐储,块根可窖藏越冬,茎叶亦可饲畜,几无废弃。
他详细列出了种植的时间、方法、注意事项,并特别强调了留种和储藏的重要性。文字力求通俗易懂,甚至准备命人配以简图。
他知道,仅仅在皇庄推广是远远不够的。他的目标,是让番薯尽快遍布陕西、河南、山东等灾荒频发的地区,成为抵御天灾、稳定民生的利器。虽然大规模推广必然会遇到阻力,如百姓的保守、胥吏的盘剥、传统耕作习惯的惯性,但有了皇庄成功的范例和他亲撰的《推广略》,至少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开端。
他将《番薯推广略》的初稿交给徐光启,请其从农学角度进行润色和完善。同时,下令司礼监刊印第一批,准备择机下发至北首隶、陕西、河南等地州县,并随文发送少量种薯,责令地方官试种推广。
皇庄的这番收获,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朱由检在西面楚歌的困境中,看到了一丝切实的希望。粮食,是稳定一切的基石。有了高产的番薯,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饥荒带来的社会动荡,就能为他推行其他改革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他看着案头那份《番薯推广略》的草稿,又看了看西苑的方向,那里有他的军工梦,再想想正在东南沿海搜集情报的察事厂人员,心中渐渐勾勒出一幅艰难的蓝图。
军工强兵,番薯安民,海贸富国……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如同星星之火。他不知道这些火种最终能否燎原,但他知道,他必须坚持下去。
至少,这皇庄的收获告诉他,努力,并非完全没有回报。这甘甜的番薯,便是这黑暗时代里,第一份来自土地的、充满希望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