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孤独的晚餐(第1页)
财政会议带来的挫败感,如同阴湿的苔藓,附着在朱由检的心头,挥之不去。那种面对庞大官僚系统惯性时的无力感,比处理具体的军政难题更让他感到身心俱疲。夜幕降临,乾清宫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那弥漫在帝王心头的孤寂。
他没有传唤任何妃嫔,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批阅奏章中度过夜晚。一种难以排遣的倾诉欲,在他胸中涌动,然而环顾西周,这偌大的宫殿,这无数的宫人臣子,竟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敞开心扉之人。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如同影子般侍立在角落的王承恩身上。
“王大伴,”朱由检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宇中显得有些飘忽,“传膳吧。简单些就好……你,也陪朕用一些。”
王承恩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皇帝与太监同桌用膳,这于礼制不合,是极其罕见的恩宠。他连忙躬身:“皇爷,这……这不合规矩,奴婢万万不敢……”
“规矩?”朱由检嘴角扯起一丝苦涩的弧度,“在这乾清宫里,朕的话,就是规矩。坐下吧。”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疲惫,还有一种近乎任性的固执。王承恩不敢再推辞,心中既惶恐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感动。他小心翼翼地搬来一个绣墩,在离御案稍远的下首侧身坐了半个屁股,姿态依旧恭谨无比。
很快,简单的晚膳摆了上来。不过是几样清爽小菜,一碟酱瓜,一碗梗米粥,与民间富户相比也显朴素,这是朱由检登基后一再要求节俭的结果。
殿内侍膳的宫人都被屏退,只剩下相对无言的君臣……或者说,主仆。
朱由检拿起筷子,却并无食欲。他望着跳动的烛火,沉默了片刻,忽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王大伴,你跟了朕多久了?”
王承恩连忙放下刚拿起的筷子,恭敬回道:“回皇爷,奴婢自皇爷在信王府时就在身边伺候,算来……己有八年了。”
“八年……”朱由检喃喃道,目光有些悠远,“时间不短了。你说,这八年来,朕变了吗?”
王承恩斟酌着词语:“皇爷……皇爷自然是愈发沉稳睿智,英明果决……”
“朕问的不是这个。”朱由检打断了他,语气带着一丝自嘲,“朕是问,朕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不像朕自己了?或者说,连朕自己都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朕了。”
他顿了顿,似乎并不期待王承恩的回答,更像是自言自语:“朕有时候觉得,自己还是信王府里那个战战兢兢、只想保全性命的朱由检;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是那个必须力挽狂澜、却又处处受制的崇祯皇帝;还有时候……朕会觉得,自己像个……像个站在戏台下的看客,明明知道台上演的是一出悲剧,却不得不被推上去,扮演那个注定要吊死在煤山的主角……”
这些话,近乎呓语,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迷茫与撕裂感。王承恩听得心惊肉跳,这些话若是传出去,便是动摇国本的大逆不道之言!他噗通一声从绣墩上滑跪在地,叩头道:“皇爷!您是真龙天子,是大明的皇帝!您千万不可有此灰心之念啊!这江山社稷,亿万黎民,都系于皇爷一身啊!”
朱由检看着跪在地上、惶恐不己的老太监,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又有些可悲。他挥了挥手:“起来吧,朕只是……随便说说。”
王承恩战战兢兢地起身,重新坐下,却再也不敢动筷子。
朱由检叹了口气,目光重新变得清明而沉重:“王大伴,你不必害怕。朕只是……只是觉得累。你知道吗?今日朕与钱先生、毕尚书他们商议开源之策,朕提出清理军屯,他们说易生民变;朕提出改革盐政,他们说祖制不可违,与民争利……哈哈,与民争利!”他发出一声短促而冰冷的笑,“他们口中的民,是那些侵占军屯的豪强军官!是那些富可敌国的盐商!从来就不是陕西那些易子而食的饥民,不是辽东那些缺饷少粮的将士!”
他的声音渐渐激动起来,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懑与孤独:“朕想整顿京营,看到的却是十万空额,两三万老弱!朕想推广番薯救荒,却要担心胥吏盘剥,百姓不信!朕知道晋商通敌,却不能立刻动手,还要陪着笑脸看他们上下打点!朕……朕明明知道很多事该怎么做,却仿佛被无数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动弹不得!”
他猛地看向王承恩,眼神中充满了寻求理解的渴望,尽管他知道这或许是徒劳:“王大伴,你说,这满朝文武,衮衮诸公,读的是圣贤书,讲的是忠君爱国,可又有谁……真正懂朕?懂朕想做什么?懂朕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懂朕……心里的害怕?”
最后几个字,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威严的帝王,更像是一个被巨大压力和孤独压垮的年轻人。
王承恩听着皇帝这番前所未有的倾诉,心中翻江倒海。他或许不能完全理解皇帝那些超越时代的想法和深谋远虑,但他能真切地感受到皇帝那无处诉说的痛苦、那不被理解的孤独、那深藏在坚强外表下的恐惧与脆弱。
他的眼眶了,再次离席跪下,这一次,是真心实意地,用带着哭腔的声音说道:“皇爷!奴婢……奴婢是个没根的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也不知道皇爷说的那些军国大事到底该怎么办才好……但是奴婢知道,皇爷是为了这大明的江山,为了天下的百姓,才会如此劳心劳力,才会如此……如此艰难!”
他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朱由检,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奴婢蠢笨,帮不上皇爷什么大忙,但奴婢这条贱命是皇爷的!皇爷指向东,奴婢绝不往西!皇爷让奴婢去死,奴婢绝不苟活!这满朝文武不懂皇爷,奴婢懂!奴婢懂皇爷的难,懂皇爷的苦!只要皇爷不嫌弃,奴婢愿意一首陪着皇爷,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奴婢也替皇爷先去趟一趟!”
这番质朴无华,却发自肺腑的誓言,像一股暖流,瞬间涌入了朱由检冰冷而孤独的心田。他看着跪在地上、真情流露的老太监,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是啊,他还有王承恩。这个或许不懂他的宏图大略,却绝对忠诚,愿意与他同生共死的仆人。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亲自起身,走到王承恩面前,弯腰将他扶起。
“起来吧,王大伴。”他的声音缓和了许多,带着一丝暖意,“你的心意,朕知道了。有你在身边……很好。”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殿内那令人窒息的孤独感,似乎因为这番对话和王承恩的誓言,而消散了不少。
主仆二人重新坐下,默默地用完了这顿极其特殊的晚餐。虽然饭菜简单,虽然前途依旧迷茫,但朱由检的心,却奇异地安定了一些。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孤独,但至少,他不是完全一个人在走。这份来自绝对忠诚的温暖,虽微小,却足以在这漫漫长夜中,给他一丝继续前行的勇气。他拿起筷子,开始认真地吃那碗己经微凉的粥。他需要保存体力,因为明天的斗争,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