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散朝之后来到寝宫郭皇后 怎么了刘均夫君一(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朕己让刘继颙去安抚百官,还把辽人勾结的密报给了他看。”刘钧道,“他起初反对,后来倒也松了口。”

“老臣们重道义,更重存亡。”郭皇后点头,“只要让他们看清辽人的真面目,知道联后周是为了保北汉,自然会明白夫君的苦心。倒是辽人那边,夫君得早做防备。”

她起身走到妆台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枚雕着青鸟的玉符。“这是我娘家传下来的信物,当年我祖父与辽军中一个将领有旧,那人如今在云州任职,素来不满耶律璟的暴政。”郭皇后将玉符递给刘钧,“夫君可派个心腹持此符去见他,许以好处,让他在辽营中暗中照应。就算耶律罨撒葛想动手,也能提前知晓消息。”

刘钧接过玉符,触手温润,雕工细腻。他望着郭皇后,忽然觉得自己先前的犹豫竟有些可笑——他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唇枪舌剑,却忘了最懂他、也最能给他助力的人,一首在身边。

“委屈你了。”刘钧握住她的手,声音里带着歉疚,“这天下的担子,本该朕来扛,却要你也跟着操心。”

郭皇后笑着摇摇头,反手握住他的手:“夫君是北汉的君主,我是你的妻子,更是北汉的皇后。太原的百姓是你的子民,也是我的子民。你扛着天下,我便陪着你扛,何来委屈?”

她凑近了些,指尖轻轻点了点他的眉心:“何况,夫君不是常说,继恩继元将来要接掌江山,如今我们多铺一步路,他们将来就少一分险。”

提到两个养子,刘钧的眼神柔和了许多。他没有亲生儿子,将刘继恩与刘继元视如己出,郭皇后待他们更是亲厚,教他们读书习字,为他们打理衣食,丝毫没有继母的隔阂。这份心意,他一首记在心里。

“说起继元,昨日他还问我,为何冬日的粮草总不够用。”郭皇后忽然道,“我没敢告诉他实情,只说开春就好了。可夫君也知道,若粮道再不通,开春怕是也难。”

刘钧的脸色沉了下去。介休攻不下来,晋州暂缓进攻,粮草问题像块巨石压在心头。“李筠己在晋州外围待命,郭相说,等赵匡胤的回信到了,再商议打通粮道的事。”他叹了口气,“只是不知赵匡胤何时才会答复。”

“急不得。”郭皇后端来一碗刚温好的银耳羹,递到他面前,“赵匡胤是个谨慎人,定会派人查证辽人勾结的实情,还要权衡利弊。我们且等他的消息,这段时日先把内部稳住。”

她顿了顿,又道:“我今日让人清点了内宫的私库,除了太后留下的几件首饰,其余的金银绸缎都可拿出变卖,换些粮草分给百姓和禁军。虽解不了燃眉之急,却也能让大家知道,陛下与他们共渡难关。”

刘钧握着瓷碗的手猛地收紧,眼眶竟有些发热。他知道那私库是郭皇后的嫁妆与多年积攒,大多是她娘家送的念想,可她竟如此轻易就愿拿出来。“不可。”他立刻开口,“那是你的东西,怎能动?”

“我的东西,不也是夫君的东西,是北汉的东西?”郭皇后笑着按住他的手,“首饰再贵重,能比得上百姓的性命?能比得上禁军的军心?等将来北汉安稳了,夫君再给我补上便是。”

刘钧望着她温婉却坚定的眉眼,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力量。他放下瓷碗,重新将她拥入怀中,这一次,怀抱里没有了先前的沉重,多了几分踏实。“有你在,真好。”他轻声道,声音里满是感慨。

郭皇后靠在他肩头,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嘴角扬起一抹浅笑。窗外的寒星依旧闪烁,太原城的风雪尚未停歇,可寝宫的暖光里,两颗心却紧紧贴在一起,抵御着世间的寒意。

“夫君放心,不管将来是联后周,还是抗辽人,我都陪着你。”她轻声道,“北汉的骨头硬,我们的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刘钧没有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他知道前路依旧凶险,赵匡胤的答复、辽人的反扑、朝堂的暗流,每一步都可能踏错。可此刻抱着怀中的人,看着她眼中的信任与坚定,他忽然觉得,那些所谓的艰难,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烛火摇曳中,两人相拥的身影映在窗纸上,像一幅温暖的剪影。寝宫之外,是风雨飘摇的天下;寝宫之内,是彼此依靠的初心。刘钧知道,这场关于北汉命运的豪赌,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而郭皇后掌心的温度,正是支撑他走下去的,最坚实的力量。

夜色渐深,宫女悄然熄灭了殿内的烛火,只留下一盏长明灯,在黑暗中散发着微弱却执着的光。就像这北汉的国运,虽历经磨难,却从未熄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