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团队协作崭露头角(第2页)
“好!”
“没问题!”
“就这样!”
团队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陈浩在白板上勾勒出初步的图模型;李清拿着题目逐字核对,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约束;孙莉开始构思报告的结构;苏白则沉浸在对优化算法的思考中。
过程中难免有分歧和争论。
“这里用Dijkstra的变体是不是比单纯贪心更好?”
“这个假设是不是太强了?需要证明其合理性。”
“报告这里应该先陈述结果还是先分析模型?”
每次出现分歧,苏白总能适时地介入,他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谁,而是引导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利弊,最终达成共识。
【魅力12】的属性让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团队的核心粘合剂,既能贡献最关键的想法,又能调和不同意见。
【叮!宿主有效领导团队协作,解决分歧,科学点+5!】
特别是当算法设计陷入僵局时,苏白再次展现了【灵感迸发】和【数学竞赛专精】的结合威力。
他提出了一个将问题分解为前后两个阶段,并巧妙利用“松弛”和“收紧”交替进行的迭代思路,这个想法让陈浩都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妙啊!这样既能保证逼近最优解,复杂度也在可控范围内!”陈浩忍不住赞叹。
“苏白,你这脑子怎么长的?”孙莉也笑着摇头,语气中满是佩服。
李清用力点头表示同意。
最终,他们团队不仅提前完成了模型构建和算法设计,孙莉在李清的辅助下,还写出了一份结构清晰、论述严谨的报告草稿。
最后的陈述答辩环节,经过简单商议,大家一致推选表达能力强、且对整体思路把握清晰的孙莉上台。
苏白等人则在台下准备补充回答提问。
孙莉的陈述非常出色,清晰地阐述了他们团队的解决方案。
到了评委提问环节,问题变得尖锐起来。
“你们如何证明你们的算法收敛性?”
“假设条件三在极端情况下是否可能不成立?”
“有没有考虑过分布式计算的实现可能?”
孙莉应对得体,但有些过于深入的技术细节,她看向台下的队友。
苏白、陈浩几乎同时举手,苏白示意陈浩先回答。
陈浩精准地回答了关于算法收敛性的证明思路。轮到下一个更刁钻的问题时,苏白从容起身,接过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