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下令焚书(第3页)
陛下可别听他们的!”
秦始皇听了这番话,又高兴起来,连着干了三大杯,才下令散席。
您猜最后说话的这人是谁?没错,就是李斯!
这时候的李斯,己经从廷尉升任丞相了,他可是主张废除分封、设立郡县的“始作俑者”。
这制度推行了六七年,一首没啥大毛病,结果淳于越跳出来反对,想把好不容易定下来的局面推翻,李斯能乐意吗?
所以他拼命反驳,一点情面都不留。
散席之后,李斯越想越气,回家就写了几条严令,打算让秦始皇下旨推行,省得以后还有人瞎嚷嚷。
他连夜写好奏章,第二天一早就呈给秦始皇。
奏章里说:以前天下大乱,就是因为大家都拿古代的事儿来反对现在,用空话扰乱事实,人人都觉得自己学的那套是对的,还反对朝廷的制度。
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就该把黑白是非都定下来。
可那些人还搞私立学校,一起非议朝廷的法令,听到诏令下来,就聚在一起议论。
在朝廷里心里反对,出去就在大街上乱说,靠着贬低陛下博取名声,把唱反调当成了不起的事儿,还带着一帮人诽谤朝廷。
这样下去可不行,陛下的威严就没了,下面还会结党营私!
所以必须得禁止!
我建议,除了秦国的史书,其他的史书都烧了;
不是博士官掌管的,天下谁敢私藏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都送到官府烧掉;
谁敢谈论诗书,首接砍头;
用古代的事儿来非议现在的,灭族;
官员知道了不举报,跟犯人同罪;
诏令下达三十天还不烧书的,脸上刺字,送去修长城。
只有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可以留着,如果想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
这样一来,谣言没了,人心就统一了,天下才能长久太平!
秦始皇一看这奏章,大笔一挥,批了个“可”字。
李斯得了命令,立马到处发号施令,先在咸阳附近搜查书籍,只要是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统统烧掉,然后其他郡县也照这个办法来。
官吏们怕秦始皇,老百姓又怕官吏,谁敢为了几本书就犯法啊?
大家赶紧把书交出去,没多久,书就烧得差不多了。
也就曲阜县孔子家庙里,孔氏后人把几十部书藏在夹墙里,才侥幸保存下来。
其他那些偏远地方,可能还有零星几本没被烧掉,但那也是少之又少,跟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一样珍贵了。
不过皇宫里藏的书倒是没烧,可惜后来咸阳宫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这些珍贵的文献就这么没了,真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