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张敖下狱(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刘邦回到后宫,把这事儿跟吕后一说,吕后当场就急眼了:“我就这么一儿一女,指望着他们养老呢,怎么能把女儿嫁到塞外,给那些胡人当老婆?再说了,女儿早就许配给赵王了,您身为天子,难道还能说话不算话?我坚决不同意!”

说着说着,眼泪就吧嗒吧嗒掉下来了。

刘邦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叹了口气,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第二天,吕后生怕刘邦反悔,赶紧让太史选了个好日子,把长公主嫁给张敖。

好在张敖来拜年还没走,正好当了新郎官,亲自来迎亲。

刘邦理亏,也没啥可说的,只能由着吕后安排。

良辰吉日一到,两人就拜堂成亲了。

小两口恩恩爱爱,在长安待了几天,就跟刘邦、吕后告辞,一起回赵国了。

这位长公主,封号是鲁元公主,一到赵国,自然就成了赵王后,这儿就不多说了。

刘邦一心想着和亲,既然长公主嫁不成,就找了个后宫女子,冒充长公主,让刘敬赶紧去匈奴,签订和亲盟约。

刘敬来回折腾了好几十天,回来向刘邦报告,说匈奴那边己经同意了。

但毕竟是用假公主去和亲,就怕被识破,还是得加强边防,别让匈奴钻了空子。

刘邦说:“我知道了。”

刘敬又说:“陛下把都城定在关中,这儿离匈奴近,得小心防备。而且山东那边,六国的后代,还有那些豪门大族,都住在老家,保不齐哪天就造反,惦记着您的皇位,陛下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刘邦问:“那该怎么防备?”

刘敬说:“我觉得六国后人里,齐国的田怀两姓,楚国的屈昭景三族,最厉害。现在可以把他们迁到关中,让他们种地。

太平的时候能防备匈奴,要是东边出了事,还能带着他们去平叛。燕、赵、韩、魏的后代,还有那些豪杰,也都可以迁到关中,为陛下效力。这可是强干弱枝的好办法,希望陛下能采纳。”

刘邦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当天就下了诏书,让齐王刘肥、楚王刘交等人,把齐国、楚国的豪门大族都迁到关中。

英布、彭越、张敖这些王爷,虽然己经回到自己的封地,也接到了诏书,开始调查当地的豪门,强迫他们带着家眷入关。

前前后后,一共有十多万人被迫离开家乡。好在关中经过秦朝末年的战乱,人口稀少,还有不少空地,能把这些人安顿下来。

可无缘无故地强迫老百姓搬家,这本来就是秦朝的暴政,刘邦咋就不考虑老百姓的难处,还走秦朝的老路呢?

当时这十多万人,被诏书逼着,拖家带口,狼狈地往关中赶。等在这儿住了几年,人多嘴杂,京城这块地方就变得鱼龙混杂。

不少地痞流氓、江湖侠客混在里面,拉帮结派,慢慢开始兴风作浪。所以汉朝的时候,三辅地区一首很难治理。

这祸根不就是刘敬埋下的吗?

刘邦回长安才两个月,又跑到洛阳去了。

正好这时候,赵王的丞相贯高有个仇人,上书告发贯高谋反。

刘邦一看奏章,火冒三丈,马上写了一道诏书,让卫士去赵国,把赵王张敖、丞相贯高、赵午这些人,一股脑儿全抓来。

这事儿到底是咋回事呢?原来就是因为刘邦路过赵国的时候,对赵王张敖又骂又损,把贯高和赵午这俩老头气坏了,心里咽不下这口气,就动了谋反的心思。

这贯高和赵午都六十多岁了,是赵王张敖父亲那一辈的人,张敖让他们当丞相,他俩又好面子、脾气倔,到老了还是这脾气。

自从张敖被刘邦侮辱,他俩就看不下去,私下里嘀嘀咕咕,说张敖太软弱,还一起去见张敖,支开旁人说:“大王您出城迎接皇帝,礼数己经够周到了,可皇帝一点面子都不给,张嘴就骂人。难道当了天子,就能这么嚣张?我们愿意替大王杀了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