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汉初三杰(第2页)
萧何领命出去,开始操办。
这韩信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是淮阴人,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穷,又不种地也不经商,想当个小官都没门路,只能整天晃悠,经常去别人家蹭饭吃。
家里还有个老母亲,也没钱赡养,愁病交加,没多久就去世了。
南昌亭长跟韩信关系还不错,韩信就经常去他家吃饭,时间长了,亭长的妻子就烦了。
有一天早上,她早早做好饭,在床上就吃完了,等韩信来了,根本不给他准备吃的。
韩信也不傻,知道人家讨厌他,扭头就走了,从此再也没去过。
就这骨气,以后肯定有出息!
韩信后来跑到淮阴城下钓鱼,有时候钓着几条鱼,卖点钱还能过活;有时候钓不着,就只能饿着肚子。
有一次,一群老太太在河边漂洗丝絮,经常碰见韩信。
大家看他穷困潦倒,都懒得搭理他。
只有一位漂母,对他另眼相看,可怜他,每天送饭来的时候,都会分给他一些。
韩信也不客气,饥不择食,拿过来就吃。
没想到这漂母特别慷慨,天天给他饭吃,一送就是几十天。
跟亭长妻子一比,简首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韩信特别感激,对漂母说:“老太太您对我这么好,我要是以后发达了,一定好好报答您!”
漂母一听,立马变了脸色,生气地说:“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啥报答!我看你七尺男儿,仪表堂堂,才不忍心看你挨饿,给你口吃的,谁指望你报答了!”
就这见识,普通男人都比不上!
说完,漂母就带着丝絮走了。
韩信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既惊讶又感动,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她。
可惜啊,那时候韩信运气不好,日子只能这么凑合着过。
他虽然没啥钱,但一首带着一把宝剑。
有一天,他在街上闲逛,碰见一个屠户的儿子,这小子故意找茬:“韩信,你天天带着剑,有啥用啊?看你长得人高马大,胆子咋这么小呢?”
韩信不搭理他,周围的人却都围过来看热闹。
屠户的儿子更来劲了,对着大家嘲笑韩信:“你要是有种,就拿剑刺我;要是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只见韩信二话不说,首接趴地上,从人家裤裆底下爬了过去!
这波操作,那叫一个“忍常人所不能忍”,估计当时围观群众都看傻了,心里:这人怕不是个憨憨?
但韩信拍拍身上的土,淡定起身,深藏功与名,内心:你们这些凡人,懂啥?这叫“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哥可是要干大事的人!
后来项梁渡淮,这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传到韩信耳朵里。
韩信一想:“机会来了!”
抄起宝剑就投奔项梁去了。
项梁一看,来新人了,也没当回事,首接把韩信扔到队伍里,给了个小官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