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鸿鹄之志(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要说这秦朝灭亡的导火索,还得从秦二世这主儿说起。

这位爷上位之后,别的本事没有,折腾自家人倒是一绝,把自个儿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杀得七零八落,跟割韭菜似的。

杀完还觉得特得意,心想这下终于能高枕无忧,可劲儿吃喝玩乐了!

这不,他一拍脑袋,决定接着修阿房宫。

为啥呢?他觉得先帝秦始皇说咸阳的朝廷太小,修阿房宫是先帝的遗愿,没修完先帝就走了,现在骊山陵墓修好了,要是阿房宫不修完,那不就是打先帝的脸吗?

于是大手一挥,一道诏书就下来了,意思就是接着修,谁都别耽误!

这诏书一下,阿房宫里又挤满了苦哈哈的役夫,没日没夜地干活,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

秦二世还怕手下人造反,又想出一招,在全国各地招了五万猛男,来给自己当保镖。

好家伙,这五万兄弟往宫里一待,再加上宫里本来就有的一大帮子人,还有各种宠物啊、牲畜啊,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咸阳城再大,也养不起这么多张嘴啊!

秦二世倒好,脑袋一拍,又下了个缺德命令,让全国各地的郡县给咸阳运粮食,还规定运粮的人不能在咸阳三百里内买吃的,怕影响京城的粮食供应。

这不是坑人吗?郡县的官吏哪来的钱买粮食啊?

没办法,只能把负担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老百姓本来就被秦朝的苛政压得喘不过气,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家里的粮食全被收走了,日子过不下去,只能卖儿卖女,换口吃的。

那时候的秦朝,那真是民不聊生,到处都是老百姓的哭声,可秦二世躲在宫里,压根不知道外面啥情况,还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享受呢!

就在这水深火热的时候,阳城县出了个狠人,叫陈胜,字涉。

这哥们儿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混口饭吃,只能给人当长工,天天在地里干活。

可您别看他是个种地的,志向可不小!

有一天,他在地里累得不行,坐在田埂上唉声叹气。

跟他一起干活的工友还以为他生病了,赶紧问他咋回事。

陈胜就说了:“兄弟,以后我要是发达了,绝对忘不了你们,带你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工友一听,乐了,说:“就咱这穷酸样,还想富贵?别做梦了!”

陈胜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说了句千古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意思就是,你们这些小麻雀,哪能懂我这大天鹅的志向!

说完,又叹了几口气,扛起锄头回家了。

到了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让阳城县派闾左的贫民去渔阳戍边。

啥叫闾左呢?

就是秦朝时候,把有钱有势的人住的地方叫闾右,穷得叮当响的人住的地方叫闾左。

这些穷人没钱给朝廷交保护费,只能去服劳役,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

阳城县一下子征了九百个贫民,陈胜也在里头。

地方官一看陈胜长得高大威猛,气质不凡,当时就觉得这人不简单,首接提拔他当屯长,还找了个叫吴广的阳夏人,跟陈胜一起当屯长,带着这九百号人,往渔阳出发。

临走的时候,地方官还特意派了两个将尉跟着,说是监督他们,其实就是怕他们路上闹事。

这一行人走了好几天,到了大泽乡。坏事儿了!

这地方离渔阳还有好几千里地,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连绵大雨。

大泽乡本来就是水乡,这下子到处都是水,根本没法走。

没办法,只能在这儿扎营,等雨停了再走。

可这雨就跟被谁施了法术似的,下个没完没了,水还越涨越高。

这九百号人可愁坏了,走也走不了,干着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