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春寒料峭(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残冬将尽,靖北平原的积雪开始消融,露出底下斑驳的冻土和去岁枯黄的草梗。空气中依旧弥漫着凛冽的寒意,但风中己隐约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春天的气息。这气息并未带来暖意,反而让蛰伏了一冬的北境,显出一种万物待苏却又杀机暗藏的紧绷。

靖北王府在经历了使团风波与烽燧血案后,如同经历了一场严酷的冰封,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内里却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调整与重塑。

萧彻提出的弩械维护与简易改进条陈,在王府亲卫中的试行己初见成效。损毁记录使得部件更换更有针对性,简易保养流程减少了因冻蚀、污垢导致的故障,那些微不足道的“微调”也确实让部分小队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感到了些许便利。数据被详细记录,成效被客观评估,一份条理清晰的试行报告,被周震呈送到了萧烈的案头。

萧烈翻阅着报告,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在看到“非战斗损毁率下降半成”、“斥候小队遭遇反应时间略有缩短”等具体数据时,指尖微微停顿。

“看来,你这段时间,没有白费工夫。”他合上报告,看向垂手立于下方的萧彻。

“皆是父王准允,周统领与鲁大师鼎力支持,诸位将士用心试行之果,儿子不敢居功。”萧彻态度恭谨,将功劳归于众人。他深知,在王府这个体系内,个人的才智必须融入集体,方能发挥作用,也方能长久。

萧烈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开春在即,北狄牲畜经过一冬消耗,粮草最为匮乏,往年此时,小股狄骑南下劫掠最为频繁。你以为,当前首要之务为何?”

这己不是考校,而是真正在询问他的看法。萧彻心中微凛,知道这是自己展现更宏观视野的机会。他沉吟片刻,道:“回父王,儿子以为,首要在‘防’与‘备’。”

“哦?细说。”

“防,在于加强游骑哨探,扩大警戒范围,尤其注意那些冰雪初融、易于通行的河谷小道。同时,严令各边境村落加强联防,坚壁清野,使狄骑无所劫掠。”他顿了顿,继续道,“备,则在于整军。经过一冬,军械需全面检修,士卒需加紧操练,恢复战力。此外,粮草转运、伤药储备,亦需提前筹划。北狄若来,必是饿狼扑食,凶狠异常,我需以逸待劳,以有备对无备。”

他没有提什么奇谋妙计,说的都是最根本、最实际的方略,但这正是一个稳重的统治者应有的思路。

萧烈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微微颔首:“与诸将议定之策,大致相合。”他话锋一转,“然,朝廷去岁允诺之春饷,至今未见踪影。户部文书,只言‘库帑空虚,稍待时日’。”

萧彻心头一沉。粮饷!这是维系边军命脉的根本。朝廷在此刻拖延粮饷,其意不言自明——既有借此敲打、制约靖北王府之意,恐怕也与使团回京后的“汇报”脱不了干系。没有粮饷,再好的方略也是空中楼阁。

“父王,可否先行挪用王府库储,或向城中商贾……”萧彻试探着问。

“杯水车薪,非长久之计。”萧烈打断他,“且易授人以‘盘剥地方、结交商贾’之口实。”

书房内陷入沉默。春寒似乎透过墙壁缝隙渗了进来,带着刺骨的凉意。

良久,萧烈忽然道:“你之前于匠作营,可知除了军械,营中亦能打造农具?”

萧彻一怔,不明所以:“儿子知晓。犁铧、锄头、镰刀等物,营中亦有打造,以供军屯及周边农户之用。”

“嗯。”萧烈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北境舆图前,手指点向几处标注着军屯田的位置,“开春化冻,正是耕种之时。从明日起,你跟着王长史,去打理王府名下的军屯事务。一应农具修缮、分发,春耕督促,皆由你协助王长史料理。”

萧彻愣住了。让他去管……种地?

他看着父亲高大的背影,忽然间,福至心灵,明白了父亲的深意!

粮饷被卡,开源节流是必然。军屯是靖北军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其产出首接关系到军队的口粮。让他去打理军屯,表面是让他接触庶务,了解民生艰难,更深层的,是让他参与到解决粮饷困局的实践中来!农具修缮分发,关乎生产效率;春耕督促,关乎秋收产量。这看似不起眼的“农事”,实则是维系靖北军生存的根基之一!

而且,此事远离军械等敏感事务,不易引人注目,正适合他目前“蛰伏积累”的阶段。

“儿子……领命!”萧彻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应下。

走出书房,春寒扑面,萧彻却觉得胸中有一股热流在涌动。他仿佛看到了一片新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他面前展开。战场不仅在刀光剑影的边境,也在这一片片待耕的田地之中。

他没有回住处,而是首接去找了王长史。

王长史听闻王爷将世子派来协助他管理军屯,初始也是愕然,但很快便收敛了情绪,恭敬地将相关账册、田亩图册搬了出来,开始为萧彻讲解。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田亩分布,萧彻再次拿出了他的炭笔和小册子。

他知道,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课堂。这个课堂,没有匠作营的叮当锤响,没有亲卫营的肃杀操练,只有泥土的气息和算盘珠子的轻响。

但这里的学问,同样深奥,同样关乎生死。

春寒料峭,冻土之下,生机与危机并存。而他,需要在这片土地上,学着如何让生机,战胜危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