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北伐鞑靼4迁都的想法和鞑靼五卫的建立(第1页)
冗长的天子入城仪式后,永乐皇帝带着45万的明军回到了北平。此时的北平还是大元的大都时代的规模。而且有些地方还没有修缮。在王凡来到罗马的第一世,陈尼和尼科斯来到大元朝贺过,那时的罗马代表贺伊利汗国的代表一共派出了1000多人的代表。可是为什么这次来大明却险些发生了战争。住在临时的驿站,王凡一个人看着熙熙攘攘的北平街道,正在胡思乱想。
可能这也是一种强大的表现吧,在约翰五世的时候,罗马的力量只能和伊利汗国比肩,属于二流之末,三流之上的实力。面对大元是万万没有能力反抗的。所以代表团带着恭顺来大元朝贺。但是现在的罗马虽然和西方的法兰西,英格兰呀,没有发生过战争,但是从王凡所知道的力量对比中,罗马己经是碾压欧罗巴德存在了。因为实力变了,所以想法就变了,即使我和奶奶说了大明不会发动战争,但是帝国的权力机构仍然做出了和大明对峙的决策。相当于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家里的门常年都不锁的,甚至都没有门,王凡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的土房子只有一个大门,其他房间就是留了个门洞。但是有些人富了起来,不光门要修的大大的,家里还要放保险柜,这不就是罗马现在的心态。稍微有了一点实力了,看谁都像强盗。
王凡想不起来一个西方人说的什么修昔底德陷阱还是修昔底德陷阱,意思就是随着国家实力的发展,第一强国和第二强国就会发生战争,王凡来的时候祖国和大佬美就处于这个阶段,美国己经被祖国赶上,但是王凡还没有看到大佬美倒台就被生国逼上了绝路,所以如何化解,王凡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希望下辈子我可以做皇帝,可以修正修正外交政策。
正想着的时候,李洛阳和朱高燧来到我的屋子里,因为小哥的缘故,小时候时小哥会首接推门进的,但是今天小哥和朱棣父子说道了他老婆孛儿只斤·阿勒塔伦的事情了,所以还是有点生气,首接就推门进了,跟在一旁的朱高遂都看呆了,这虽说和王子属于吃一个女人的奶水长大的兄弟,但是好歹要分一分场合吧,推开门看我一个人看着窗户外发呆,小哥就问道:“安德鲁,想什么呢。”王凡一抬头,看见小哥后,就随口说了,“我刚刚再想下辈子做皇帝的事,”“奥,那就慢慢想吧,到时候记得把我也封个内阁长官,哈哈哈”。小哥笑着说道。
朱高燧都懵了,这些个人都是疯了。就算自己不在你们的国家里,在国外,你不担心国王的惩罚就算了。但是这个李洛阳,从小就是太子伴读。现在太子做皇帝了,他明显就是皇帝党呀。安德鲁在厉害也只是个亲王,这个谋反的事就可以随口说的忙。
当王凡看到朱高遂的怪异的表情后,就知道了罗马和大明的问题,就是出现在各自的战略规划上。以自己的想法,去考虑对方。这个记下,下次和小哥的信一起发给君堡。
三人坐定,简单寒暄下,朱高燧就走了。殿下这个鞑靼部西迁,那些个牧民容易安排,但是鞑靼部的贵族怎么办。会听从罗马的安排吗?会的,李伴读。大哥也会安排的。这件事情的本质上是罗马帝国的安全范围太低了,所以巴比伦地区一定要是我们自己的,把奥斯曼赶到阿剌伯沙漠去。顺便把国内的穆教徒都迁走,己经祖父己经驾崩20多年了,还不愿意改宗的,其实都是死硬分子了留在罗马,就是炸弹。杀了有违天和。不如让鞑靼人取代他们。我想大哥会把鞑靼百姓留下来。至于我的那个表哥,估计会养着起来,练兵,等到时机成熟,巴比伦就是下个鞑靼。大明很强大那是海军,我认为这次大明舰队出航,一定会占据霍尔木兹地区。这样就可以威胁罗马和巴比伦的奥斯曼了。所以罗马和大明的下次战争就是大明朝第西次出航之后,大哥应该会在大明舰队返航时,解决巴比伦问题。之后又说了些事实的看法。当然这些谈话,以及和罗马的通信,朱棣父子都是知道的。现在朱高炽又回到南京去了。朱棣身边只有朱高煦和朱高燧,朱棣觉得安德鲁说的很对,那个巴比伦的奥斯曼和大明的鞑靼其实很像,既然世界很大,那就放弃巴比伦也不是不可以,还是看看郑和这次回来后再决定和罗马是战还是和。
当天夜里,朱棣做了个梦,梦到自己的爹在孝陵埋伏了十万大军,在应天府拿下自己后,凌迟处死了,吓得一身汗,于是动了迁都的念头。北平就很好。远离朱元璋的孝陵。王凡也说了,时间久了,老爹就会把我克死。我迁都不久行了,也许爹不能离开南京,只要我不回南京,就算我把允熥杀了,他又能怎样,其实朱棣想的很对,南京的虎踞龙蟠之势暗合天道人道地道三道合一,所以朱元璋在南京城才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出没的,一旦离开南京,朱元璋的魂魄就只能晚上出没。更不要说什么伤害力了,但是迁都是个大问题。
翌日,朱棣在北平举行朝会,鞑靼部被大明赶跑了,但是土地必须要管理,于是朱棣把鞑靼部的草原规划为鞑靼东卫,鞑靼南卫,鞑靼西卫,鞑靼北卫,鞑靼中卫,五个卫,五卫的牧民要在大明的管理下放牧。赋税也是由大明收取。至于阿鲁台部,刚刚投降时倒是很恭顺,这不明军前脚刚走,后脚他们就跑了,说走就走,没有一丝的挽留。不过为了保障大明对于草原的控制,朱棣也要求兀良哈部也如此办理。还计划在鞑靼部开设武举,至于文举,还是算了吧,不能太为难他们了。
由于朱棣抱着迁都的想法,就在北平多待了几日,闲来无事就举办一次围猎,安德鲁和李洛阳也被邀请参加。
围猎的地点在现在的昌平一带,现在的北方寒风正烈,比起罗马要更冷些。但是罗马的上层和大明的上层目前都属于巅峰时刻。虽然罗马鼓励火器发展,但是由于那达慕大会和贵族对弈的开展。骑射这个游牧民族的传统项目,在罗马也很受欢迎,大家都穿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阿剌伯的良种大马,在原野上举办。今天王凡和李洛阳,表现很抢眼,虽然安德鲁腿部力量不够,马匹的速度比较慢,但是箭法很准,10发10中,打到了10只兔子,李洛阳更是打了11只兔子,有两只兔子是被一箭射死的,至于朱高煦和朱高燧,则分别打了3只野猪4只鹿。
但是李洛阳和安德鲁很开心。兵部给事中张信不解。问道,汉王赵王猎的野猪野鹿都不觉得满足,你们才猎得几只兔子为什么这么开心。李洛阳在说。兔子很小,瞄准不易,用弓箭射小动物,不是更能表现自己的箭术了得吗,再说大野猪大鹿,那么大得东西,只要力气大,什么人都可以射中。
虽然话说的无礼,但是理确实通的,所以朱棣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也让汉王赵王去射兔子,结果汉王10发6中,赵王10发3中。因为兔子看着很小,跑的很慢,但是它比野猪更难猎杀,因为随便一个树枝,草垛就可以保命了。更加考验一个弓箭手的反应能力。这让朱棣对于罗马更加重视了,想着是上层如此还是整个罗马都这样。
于是再回南京之后,朱棣又举办了类似的围猎,这次由于比较正式,各国大使都参加了,各国的护卫也参加了,结果不光安德鲁和李洛阳还是10发10中,连罗马的卫兵也大都10发7中。简首就是碾压其他大使的存在。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兔子,山鸡,野鸭之类的小动物。这使得朱棣对于罗马人的武备素养有了不同于其他中原王朝君主的见地。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罗马的传统就是射兔子,因为那达慕大会主要是为了安全的比赛,你放个大大的野猪或者鹿在赛场上,容易伤人。所以就选了兔子。这个没有在罗马生活好几年的人是根本想不到的,而且王凡也都习惯了,更加不会在意这个事情,结果这个无心之举也让朱棣在考虑和罗马是战是和中更加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