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章 干旱和洪涝国家越大越要如履薄冰(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王凡送外卖时间久了总会遇到吃白食的客户,没有办法。有的人,真的是出门没有捡到钱都是亏的性格。吃你一次白食也是看得起你了,毕竟平台规则在这,人心难测呀,王凡懂。人心都难测,天心就更难测了。

从1372年2月开始,巴尔干地区就不再下雨了,这时,王凡还没有想到这是旱灾。等到4月,很多地方的塘坝己经看不到水了。王凡意识到旱灾来了,不过好在小麦的收获在5月。减产大约是2成,减少或者免除今年税赋,应该就可以缓解旱情的影响了。王凡是这样计划的,至于夏粮的种植,主要是豆子,大概产量也要减少到6成以上,有的地方等于就是绝收了。总不能到9月还不下雨吧。

7月,巴尔干地区除了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河流还有水之外,马其顿,希腊的河流全都干了。连水力炼铁厂都没有水了。,此时的亚细亚地区,出现了几十年未遇的大暴雨,王奇在奏疏里写道,麦士那,阿拜多斯,安居拉的水就像天被划开了一个大口子,水像海浪一样从云里流淌出来。己经有2千个家庭房屋被山洪冲毁,统计出有850人死亡,500多人失踪。地方衙门己经开始救助了。粮食是足够的,但是御寒的衣物可能会短缺。希望中书省和枢密院协调下物资分配,王凡立即表示同意,让安德洛尼卡去了以哥念协调救灾事宜。

灾难是无情的,不过王凡改了30多年的集体庄园改革,使目前罗马的自耕农占到人口的88%,剩下的除了有5%的贵族,余下的7%就都是城镇的有产阶级。粮食不是问题,衣物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怎么办。中书省下各司和枢密院下各司负责人今天都在黄金议事宫举行朝会。讨论这个以后的灾害该如何避免和减轻伤害。

传统的头疼医头,脚疼治脚的建议出现了。“在巴尔干修水库,雨季蓄水,旱季放水。在亚细亚,挖宽河道,加大排水,把水库都扒了。这样就不怕洪水了”。阿历克塞伯爵这个大聪明说道。

“德拉伽塞斯,如果你不是巴列奥略家族的伯爵,我就把你丢到马尔马拉喂鱼”,王凡大声的怒斥道,“你要是没有主意,可以闭嘴”。

户部司长官周巴依说道,陛下,巴尔干地区,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希腊河流多为短小的季节性河流,在下游是存不了多少水的。不如发动民夫,人工延长河道,在人工河上游再多建水坝,人工调节河流水量,适应雨热相反的气候,伊庇鲁斯地区处于迎风坡,我们不如打通品都斯山脉,在山脉迎风坡修建水渠,将雨水引到被风坡,这样又可以灌溉大量旱地了。

“恩,这个是不错建议,大家讨论下”。王凡认为方法可行,但是不能做出利弊,让大家讨论下。

于是七嘴八舌的分析了利弊觉得可行性非常高。王凡就同意了。

“亚细亚地区如何治理”,王凡又问道。毕竟旱灾是个缓慢的过程,容易调度,但是洪水,那是突然就会使房倒屋塌的。

大家又开始讨论起来,这时西库鲁斯拉了拉阿历克塞·德拉伽塞斯·帕里奥洛格斯的胳膊,小声嘀咕了几句。阿历克塞听完,顿时眉飞色舞。

于是立马又对王凡说道:“陛下我刚刚没有想明白,现在想明白了。应对山洪,主要有2个方面。第一就是加固堤坝,把堤坝修的更加坚固,比如修成石堤。这样就可以抵御更大的山洪,在大堤上修建排水塞口。水势大了可以加快泄洪。修建分水渠,减缓下游的洪水压力。下游地区的河道裁弯取首,恩,或者再挖宽河道,提高洪水泄洪速度。第二是规划新的住宅地,把风险地带的居民迁走,之后的庄园选址坚持陡坡之下不建房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做到未雨绸缪。还有就是在庄园中挖深井,口小肚大的那种,旱灾的时候可以提水灌溉”

王凡看了看这个大堂哥,又看了看西库鲁斯这个二堂哥,说道。“我看你就只有挖宽河道这个主意是你的,剩下的都是西库鲁斯的想法吧。”

都一样的陛下,《周易》不是有句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我和西库鲁斯是亲兄弟,荣誉都是一起的。

王凡看了看,自己唯二的两个宗亲,阿历克塞和西库鲁斯,他们是爷爷米海尔九世的情妇的儿子的孩子。说来奇怪阿历克塞看着浑浑噩噩,但却是少有的语言学家,至少王凡是这样认为的,他会汉语,希腊语,突厥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拉丁语,蒙古语,保加利亚语。而且本人对于汉学很是推崇。常常引经据典,把陈合马和耶律明都说的一愣一愣的。不过总是纸面文章,没有什么用。说话不经大脑。像是一个矛盾的人。王凡最后还是让他做了教育司长官。他弟弟西库鲁斯,是个口吃。说话慢的要死,不过只有阿历克塞可以快速了解。西库鲁斯喜欢做些小机关,天工开物的内容,他西库鲁斯说第二,宋应星也不敢说第一。除了天工开物,他最爱看的就是郦道元的《水经注》,常说的就是,长江到底是不是比多瑙河还要大呢。王凡觉得西库鲁斯只做个技术人才觉得太亏,所以他就做了个教育司的副官,平时和他哥哥阿历克塞都在君士但丁堡教会学院做导师。一堂课,一会是理工课,一会是文学课。搞得学生也都迷迷糊糊的。阿历克塞和西库鲁斯这样的宗亲在朝会的时候参与国事讨论。也能提高王权威慑。

“恩,知道啦,大家也讨论下,看下可还有要补充的”。王凡说完,看向众人,又是一阵七嘴八舌后。大家觉得西库鲁斯的意见挺对的。

“国家越大,越要如履薄冰,粮仓还是要多建,水坝水塘,也要认真检查。河道也要及时清淤。”王凡做了最后的叮嘱后,预示着罗马帝国又要开始一轮大建设了。

说来也怪,之前耶律明和王凡常说道:“东方王朝也大兴土木,但是结果往往是便宜了下一个王朝,秦修长城修驰道,结果便宜了汉高祖刘邦。隋修大运河,却把大唐修成了巨唐盛世。大元修黄河,结果修出个大明朱皇帝。为什么在东罗马就没有这样的事。”

当时王凡笑着说道:“国家的发展主要是有3个方面的指标,第一商品出口,第二财政投资,第三是居民消费。至于其他只是表象。我们罗马的手工工场很多,产品很精美,那些伦巴第蛮子一刻也离不开。所以,出口获得了巨量的财富。使得罗马可以加大对道路,铁矿,水利,教育的建设。这样那些参与劳动的民夫就获得了收入。而且我们的农夫都是自耕农,自己本身就有大量的收入。于是又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成长,也首接的促进了商品手工工场里的商品的生产。这三个就成为了相互促进的一个圈,只要这个圈圈在,罗马就不会结束发展,同时这个圈圈是最稳固的治国模式。如果商品再多,国家税赋再多,可百姓都没有钱了。这个圈圈就变成一个扁担了,掌权者就要在中心点拿捏恰当,一旦扁担两头不一样,扁担可就要翻了。这个是比较考验掌权者的模式。拿捏的恰到好处也可以实现盛世。至于百姓只要饿不死就不会有问题。不过拿捏的不好,就要换主人了。最简单的就是三者只有一个的,这样的模式,做个山大王可以,造反的时候,有钱,有粮,有货,三者有一个,你就有了争一争这天下的本钱了。等地方大了,这个也就没有用了,东方大多王朝都是扁担模式。所以常常给人的感觉是盛极则衰,一旦那个善于把握中心点的人不在了,或者是那个负责中心点的机构不在了,那么这个王朝也就会快速的衰败了。不论他有多少的军队,也不管他又多少的人口。败亡己经是很难改变的结局。”

“陛下真是人中龙凤。”

“呵呵呵,最好的皇帝是可以听取建议的皇帝,大唐的太宗皇帝不就是这样的皇帝吗”?

“是的,陛下,下臣受教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