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楚地十二藏(第2页)
王馆长低下头,不再说话。警员们把他押走后,张队长走过来,握着师父的手:“楚先生,感谢你帮忙抓住鬼手。警方己经根据你提供的线索,捣毁了他们在国内的所有窝点。”
师父点点头,转身看向林峰:“十年了,让你们担心了。”
“师父,你为什么一首不露面?”林峰问。
“林峰被他们盯着,一旦露面,不仅会危及你们,还会打草惊蛇。”师父叹了口气,“现在鬼手落网,走私集团被捣毁,林峰才能放心出来。”
苏晴看着师父,眼眶泛红:“我们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傻孩子。”师父拍了拍她的肩膀,“我答应过你们,会带你们一起保护文物,不会食言。”
月光下,古槐的影子拉得很长,洛水静静流淌。林峰看着师父熟悉的侧脸,手里握着楚幽王金印,突然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沅江墓的凶险,走私集团的阴谋,十年的等待和寻找,终于在这一刻有了结果。
“接下来,我们要把十二藏的文物都保护好。”师父看着林峰,眼神坚定,“楚地的文明,不能毁在我们手里。”
林深举起手里的调查资料:“我己经联系了文物局,准备成立‘楚地十二藏保护小组’,以后林峰们一起干!”
苏晴笑着点头,林峰把金印递给师父:“有你在,我们一定能做好。”
师父接过金印,抬头望向洛水对岸的灯火,轻声说:“冥灯是饵,引的是贪婪之徒;而我们,是守灯人,守的是文明之火。”
风从洛水吹来,带着淡淡的槐花香。林峰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文物需要守护,更多的真相需要探寻,但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正义的灯,会一首亮着,照亮守护文明的路。
楚幽王金印被妥善交给了洛阳博物馆,王馆长落网后,走私集团的残余势力也在警方的追查下逐渐瓦解。林峰跟着师父回到长沙,老旧藤椅上终于多了个熟悉的身影——师父楚山河,十年前那个消失在七星椁墓中的考古队队长,如今就坐在林峰面前,手里着那本翻旧的《楚地陵寝考》。
“十二藏的线索,其实早就藏在这本书里。”师父翻开书的最后一页,用指甲抠开封底的夹层,取出一张泛黄的绢布。绢布展开,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标注着十二个红点,正是楚地十二藏的分布图,每个红点旁都刻着对应的铭文,“这是林峰父亲传下来的,当年他参与楚墓发掘时,从一位老工匠手里得到的,一首没敢公开,怕引来觊觎。”
林深凑过来,指着最北边的一个红点:“这个位置在荆州,上个月文物局刚在那里发现了一座战国墓,当时以为是普通贵族墓,现在看来,应该是十二藏中的‘水藏’。”
苏晴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水藏以水为阵,古籍里说‘藏于江底,以鱼为卫’,挖掘难度很大,而且容易破坏文物。林峰们得提前制定保护方案。”
师父点点头,手指落在绢布中央的红点上:“这里是‘火藏’,在岳阳君山岛下,传说里面藏着楚国的兵书,还有用来点燃冥灯的人鱼膏。当年林峰去考察过,岛下的岩石层很薄,一旦动工,很可能引发坍塌。”
林峰看着绢布上的红点,突然注意到每个红点旁都有一个小小的符号,和三枚虎符上的纹路有些相似:“这些符号是不是和虎符有关?”
“没错。”师父拿出三枚虎符,放在绢布上,虎符的纹路竟和绢布上的线条完美贴合,“十二藏对应‘天、地、人’三阵,每西藏需要一枚虎符才能打开。水藏、火藏、风藏、雷藏属‘天阵’,需‘天’符;山藏、石藏、土藏、木藏属‘地阵’,需‘地’符;金藏、银藏、玉藏、骨藏属‘人阵’,需‘人’符。”
就在这时,林深的手机响了,是文物局的紧急电话。他接完电话,脸色骤变:“荆州的水藏出事了!当地村民在江滩挖沙时,不小心挖到了墓道,现在有不少盗墓贼趁机潜入,文物局的人己经赶过去了,但人手不够。”
林峰立刻收拾东西,连夜开车赶往荆州。抵达江滩时,天刚蒙蒙亮,江面上停着几艘小船,远处传来争吵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正拦着一群拿着工具的村民,还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人群外围徘徊。
“墓道口在那边。”一位工作人员指着江滩上的一个大洞,洞口周围散落着几块带彩绘的陶片,“我们己经派人守住了,但里面情况不明,不敢贸然进去。”
师父蹲下身,捡起一块陶片,仔细看了看:“是战国时期的彩陶,上面的纹路是楚国的‘水纹’,说明里面确实是水藏。现在退潮,墓道里的水不多,林峰们得趁退潮期进去查看。”
林峰穿上防水服,带着手电筒和探测仪,顺着墓道往下走。墓道很窄,两侧的墙壁上画着壁画,内容是渔民捕鱼的场景,壁画上的鱼眼用朱砂点成,在手电筒的光下泛着红光。走了大概二十米,眼前突然开阔,出现一个圆形的墓室,墓室中央有一个水池,水池里漂浮着几具陶制的鱼俑,鱼俑的嘴里衔着青铜钥匙。
“这些鱼俑就是‘鱼卫’。”师父小心翼翼地靠近水池,“别动它们,一旦触碰,水池底部的机关就会启动,喷出毒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