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金鳞化龙初具规模(第2页)
那天下午,林凡正准备结束当天的面试,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怯生生地走进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个旧帆布包。
“您。。。您好,我叫张志强,是来应聘助理的。”年轻人紧张得有些结巴。
林凡看了一眼简历:中专毕业,在一家国营厂做了两年会计,后来厂子效益不好下岗了。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工作?”林凡问道。
张志强从帆布包里拿出几本笔记:“我知道自己经验不足,但我一首在学习。这些是我自学金融知识做的笔记,请您过目。”
林凡翻开笔记,惊讶地发现里面工整地记录着各种金融知识和市场分析,还有一些剪报和手绘的图表。虽然很多观点还显稚嫩,但看得出是用心研究过的。
“你为什么对金融这么感兴趣?”
张志强的眼神突然亮了起来:“我觉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通过金融工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理解,虽然有些理论还不太成熟,但那种热情和求知欲打动了林凡。
面试结束后,林凡没有立即做决定。他派人去调查了张志强的背景,得到反馈:家境贫寒,父亲早逝,靠母亲做临时工养大;在原单位表现踏实,下岗是因为整个部门裁撤;邻居评价都很好,说是个孝顺、实诚的孩子。
与此同时,林凡也在进行另一项重要工作:梳理未来的投资机会。他凭借对历史的记忆,列出了1992年最重要的几个投资风口:房地产起步、证券市场发展、消费品升级。。。
“如果能抓住这些机会,资产再上一个台阶不是问题。”林凡在日记中写道,“但必须步步为营,不能冒进。”
二月末,林凡做出了决定:录用张志强作为助理,先从基础工作做起。同时,他也开始物色其他领域的人才,特别是熟悉实业运营的管理者。
三月伊始,春暖花开。林凡的服装厂新生产线正式投产,产品质量和效率都大幅提升。金融投资方面,由于判断准确,又小有收获。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林凡始终保持着警惕。他注意到,虽然刀疤强表面上偃旗息鼓,但暗地里的动作从未停止。有消息说,刀疤强也在招兵买马,似乎准备在哪个新领域大干一场。
更让林凡注意的是李国华的动向。这个神秘人物自春节后就很少在江城露面,但林凡通过渠道了解到,李国华经常往来于深圳和上海之间,似乎在布局什么大项目。
一天下午,林凡正在指导张志强分析财务报表,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林先生,听说你最近发展得很不错。”电话那头的声音经过处理,听不出是谁,“不过提醒你一句,树大招风。有些人己经盯上你了,好自为之。”
电话戛然而止。林凡握着听筒,眉头紧锁。
“林总,怎么了?”张志强关切地问。
林凡摇摇头:“没什么。志强,你去把最近的资金流水再核对一遍,特别注意大额资金的流向。”
看着张志强认真工作的背影,林凡心中稍感安慰。这个年轻人虽然经验不足,但学习能力强,而且做事踏实认真,是个可造之材。
然而,单靠一个助理是远远不够的。林凡意识到,他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组成一个真正可靠的团队。但在这个人才匮乏的年代,到哪里去找既专业又可靠的人呢?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林凡站在窗前,看着雨中的江城,心中升起一股紧迫感。
时代的浪潮正在涌动,机遇稍纵即逝。他必须尽快组建起自己的团队,才能在即将到来的经济大潮中抓住机会。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悄然出现。林凡不知道的是,他即将遇到一个将会改变他事业轨迹的人。。。
雨越下越大,敲打着玻璃窗,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林凡深吸一口气,知道更加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