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股市启蒙(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车厢里拥挤不堪,烟雾缭绕,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林凡坐在硬座车厢,紧捂着装钱的内衣,不敢有丝毫松懈。

对面坐着一位上海口音的中年人,正在高谈阔论:“依晓得伐?上海证券交易所要开了,这是中国第一家!股票这个东西,以后要大搞特搞!”

周围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问。90年代初,股票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

林凡心中一动,搭话道:“这位老师很懂股票啊?请问认购证的事情您了解吗?”

中年人打量了一下林凡,略带优越感:“小同志也关心股票?认购证马上就要发行了,每张30块,凭身份证买。我准备买50张!”

林凡故作惊讶:“50张?那就是1500元啊!万一中不了签怎么办?”

中年人自信地笑了:“小同志不懂了吧?这是上海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政治意义重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中签率肯定低不了!”

林凡心中暗喜,看来这个时代己经有明白人了。

“老师高见!可惜我没带那么多身份证,不然也多买点。”林凡顺势说道。

中年人眼睛一亮:“身份证?我有门路啊!你要是真想要,我可以帮你搞到一些身份证,每张收5元手续费,怎么样?”

林凡心中警惕,但表面不动声色:“这个。。。安全吗?会不会有问题?”

“放心!都是亲戚朋友的身份证,他们不懂股票,借给你用用无所谓的。”中年人压低声音,“我看你是个明白人,才跟你说的。”

林凡思考片刻,觉得这个风险值得冒:“行,我要35张身份证,这是175元手续费。”他点出钱递给对方。

中年人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如此爽快和大手笔:“小同志有魄力!这是我在上海的地址,你到了后联系我,我把身份证给你。”

交易达成,林凡心中踏实了许多。加上这35张,他总共有50张身份证可用,可以购买50张认购证,投入1500元。

如果记忆准确,这批认购证在未来一两年内可能价值数百万元!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抵达上海站。

走出车站,林凡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1990年的上海虽然远不如2023年繁华,但己经展现出大都市的气象:高楼林立(相对于当时的内地),车流如织,行人步履匆匆。

按照郑明提供的地址,林凡找到了位于外滩附近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股票认购证将在这里和几个指定网点发售。

林凡先去找了个小旅馆住下,标准间每晚20元,没有独立卫生间。放下行李后,他立即前往银行了解具体情况。

银行门口己经排起了长队,许多人前来咨询认购证事宜。林凡挤到前面,拿到了一份认购说明书。

仔细阅读后,林凡确认了关键信息:认购证12月15日开始发售,无限量供应,每张30元,全年有效,可参加1991年多次抽签。

更让林凡惊喜的是,说明书暗示中签率会相当高,甚至可能百分之百中签!

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林凡开始筹划购买方案。50张认购证需要1500元,加上住宿交通等费用,总共需要1600元左右。他还有充足的资金。

但林凡不满足于此。他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投入越多,回报越大。

他想起火车上那个中年人,决定冒险一试。

按照地址,林凡找到了位于闸北区的一条弄堂。敲开门,中年人热情地迎出来:“小同志很守信用嘛!进来坐!”

房间里还有另外两个人,正在清点一叠身份证。林凡目测至少有上百张。

“这些都是。。。”林凡惊讶地问。

中年人得意地笑了:“都是帮朋友忙嘛!现在股票热,很多人都想买认购证,但没时间来上海,我们就帮个忙。”

林凡明白,这己经形成了一个地下产业链。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这种中介服务确有市场。

“我还需要更多身份证,”林凡首截了当,“您还能提供多少?”

中年人眼睛一亮:“小同志胃口不小啊!要多少?”

“越多越好,最好能再给我100张。”林凡说。

中年人倒吸一口凉气:“100张?那就是3000元认购费加上500元手续费,总共3500元!小同志,你带这么多钱了吗?”

林凡拍拍内衣口袋:“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身份证可靠吗?”

中年人犹豫了一下:“实不相瞒,我手头只有50张现成的了。如果你真想要,我可以再想办法,但需要时间,而且手续费可能要涨到10元一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