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第一桶金(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年轻人点点头:“现在没这么多现货,明天这个时候,还是这里交易。”

林凡付了十元定金,约定明天取货。

回家的路上,林凡思考着销售渠道。火车站显然己经有人卖了,竞争激烈。他需要寻找新的销售点。

大学校园?工厂门口?闹市区?

最后林凡决定多元化布局,不同商品在不同地点销售:徽章在学校附近,T恤在年轻人聚集的公园,手帕在百货商店门口。

第二天,林凡如约取到了货:三百个徽章、五十件T恤和一百条手帕。总共花费一百九十元。

他首先来到江城工业大学门口。正值放学时间,学生们蜂拥而出。

林凡摆开摊子,将徽章排开,又挂起几件T恤。

“亚运会纪念徽章,北京最新款式!只要五毛钱一个!”林凡吆喝起来。

很快,一群学生围了上来。亚运会是当年的热点,年轻人尤其关注。

“这盼盼真可爱!”“给我来两个!”“我要别在校服上!”

三百个徽章不到一小时就销售一空,收入一百五十元。

初战告捷,林凡信心大增。他转移到市中心的人民公园,那里是年轻人约会和休闲的热门地点。

T恤的销售速度稍慢,但到傍晚时也卖出了三十多件,收入六十元。

第三天,林凡继续销售剩余商品,同时追加了五百个徽章的订单。

一周下来,林凡仔细核算了收益:总销售额西百二十元,扣除进货成本二百七十元,净赚一百五十元。资金从两百元增加到三百五十元。

利润率不如预期,但毕竟实现了盈利。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试水,林凡建立了基本的商业概念:采购、销售、资金周转。

但他不满足于此。一百五十元的利润虽然不错,但离他的目标还很远。他需要扩大规模,提高效率。

林凡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是批发价偏高,吃掉了大部分利润;二是零售效率低,耗时耗力。

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找到更上游的供应商;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发展分销渠道,让别人帮他销售。

林凡开始有计划地接触那些小摊贩,提出批发供货的想法。

“我可以以比你现在进货价低一成的价格给你供货,但你必须现金交易,且每次拿货不少于一百元。”

这个提议很有吸引力。许多小摊贩的进货量小,拿不到优惠价格,而且经常面临断货风险。

几天内,林凡就发展了五个固定下线小摊贩。他以略高于自己进货价但低于市场批发价的价格向这些小摊贩供货,赚取差价。

这样一来,他虽然每个商品的利润降低了,但总体销量大增,且无需自己零售,节省了大量时间。

资金周转速度也加快了。原本一周才能完成一轮采购销售循环,现在缩短到三天。

两周后,林凡的资金己经从最初的两百元增长到八百元,翻了两番。

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个初步的销售网络,积累了商业经验。

但林凡知道,这仍然是低水平的贸易。亚运会热度总会过去,他需要寻找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一天晚上,林凡正在清点资金,准备第二天去进货,赵大军突然急匆匆地跑来。

“凡哥,出事了!”大军气喘吁吁地说,“刘建军被抓了!”

林凡心中一惊:“怎么回事?”

“还是那帮外地人举报的!”赵大军愤愤地说,“说他大量投机倒把,现在人己经被抓进去了,货全部没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