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战前的博弈(第1页)
雷瓦尼亚的本土,此刻正处于全力运转的状态。
在连日不眠不休的调度下,西个主力军团己全部完成动员。
整整近十二万人的军队分批通过铁路、河运与公路,集中在塔尔希斯与瓦尔托利亚帝国交界的漫长防线上。
炮兵连在铁轨一侧排列齐整,钢铁炮口反射着冬日苍白的阳光;
大批辎重马车与蒸汽机车在集结地间往来不绝,军需官的吆喝与装卸声此起彼伏。
道路之上随处可见身着黑灰色制服的士兵队伍,肩扛步枪身负行囊向着前线开进。
远处的田野上则搭起了一排排帆布军帐,炊烟与寒雾混在一起,像一层压在地平线上的灰白幕布。
与此同时,帝国方面虽然收到了来自联合王国的军费与武器支援,账面上的总兵力依旧庞大得足以震慑大半个大陆,但内部却腐朽依旧。
军费被层层克扣,物资被贵族将领私吞,动员命令下达数周后,仍有不少部队迟迟未能向前线集结。
他们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可当真正摆上战场时,塔尔希斯与边境线上,雷瓦尼亚的兵力反而比他们更多、布防更密、火炮阵地更完善。
更要命的是,由秩序保障局在三年前就悄然铺设的帝国情报网,终于在这一刻发挥出致命的威力。
这些隐匿在帝国军政体系深处的眼线,长期以“商人”“文员”“军需承包商”“地方官僚”等身份潜伏运作,源源不断地将信息暗流送回雷瓦尼亚。
帝国军队的调动部署、补给线路、预备军位置,甚至中下层以上军官的详细履历与性格习惯——几乎全都被一览无余。
在塔尔希斯前线的雷瓦尼亚总指挥部,一间加固过的木石混合建筑内,数十张绘满红蓝标记的地图铺满了墙壁与桌案。
情报参谋们正在按照每日递交的密报,不断更新敌方兵力布置:
某个步兵师因军官私吞饷银而闹兵变,被迫滞留在后方;
某条铁路运输线因设备老化加上工人罢工而延误,导致补给要比计划晚三天抵达;
某位前线军团长与后方贵族派系不合,暗中推迟出兵时间以“拖垮政敌”;
这些原本隐秘到连帝国军务部内部都难以掌握的情况,如今却在雷瓦尼亚指挥官面前一览无遗。
而与此同时,康斯坦丁·亚尔采夫元帅正立于帝国前线指挥部的地图前,双手背在身后,沉重的目光盯着那片用红线标注的塔尔希斯边境。
原本预计在十日前抵达的两个军团依旧杳无音讯,补给车队更是在后勤报表上一次次被“推迟三日”“路况受阻”之类的空话搪塞。
他心知肚明,这些所谓的“意外”背后,是帝国军中盘根错节的派系与贪腐。
有的军官在暗中削减军饷,有的贵族将领借机囤积弹药转卖黑市,甚至有人干脆把补给列车停在自家领地,等价钱合适了再送往前线。
更糟的是,来自边境侦察的情报不断传来:雷瓦尼亚的军团早己完成调动,防线修筑得如铜墙铁壁,火炮阵地密布,随时都有可能发动一场席卷全线的先发攻势。
亚尔采夫不是没有见过大场面——他打过半生的仗,面对过比这更强的敌人——但这一次,他感到的不是单纯的压力,而是一种被慢慢收紧的绞索的窒息感。
他很清楚,如果雷瓦尼亚选择此刻主动出击,那么在兵力未齐、补给未足的情况下,帝国前线极有可能被撕开一个无法挽回的缺口,而这缺口一旦形成,就足以让整个帝国防线土崩瓦解。
亚尔采夫元帅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烟斗,将那份残缺不全的后勤报表合上。
纸面上模糊的墨迹和一连串“延迟”“受阻”的字眼,就像是在对他冷冷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