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钢铁和火药的序幕(第1页)
命令送达前线之时,扎克与约瑟夫几乎在同时收到了情报,随即便展开了各自的部署。
雷瓦尼亚的新式军队——这支以“旧王国军”为核心改编而成的陆军主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昔日的中世纪军队向现代化军队的跃迁。
在约瑟夫的指挥下,负责支援的第一军团自北部铁路枢纽出发,搭乘蒸汽列车穿越夜幕与冻土,于命令发出的三日间抵达塔尔希斯侯国东北边境的前沿车站。
列车停靠时,汽笛发出一声嘶吼,仿佛战场的号角己在铁轨尽头响起。
卸下的是一整个满编的主力军团——总计一万六千人。
由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旅,一个野战炮兵旅以及配属的工兵营组成。
全军共计装备72门77毫米速射野战炮以及6门初次在战场上亮相的105毫米榴弹炮。
同样的,这支军团作为主力也己经开始试验性的列装了王国兵工厂自产的“烟矛”水冷式机枪(RauchspeerMG-01)共计40挺。
基层步兵配发最新型号的M87式战斗步枪(KampfgewehrM87),这款武器采用了5发漏夹式供弹方式,子弹使用的则是8毫米口径的无烟火药圆头弹。
铁路一线迅速改建为军用运输网,工兵在铁轨两侧铺设临时电报线路,确保指挥层与后方司令部的实时联络。
后勤部队则依托车站设置弹药堆场与炊事车,利用标准化蒸汽炊具批量供应肉汤、罐头与干粮,保障了大规模野战行动的延续性。
与此同时,扎克统率的前进军主力则自西北方向展开纵深推进。
由于地形多丘陵与浅林,骑兵侦察部队被广泛派遣,担任斥候与扰敌任务。他亲自骑马指挥前卫师,不断向南逼近。
进攻军队配有配重装甲列车一辆,车体蒙覆铆接钢板,搭载了速射野战炮和重机枪。
该列车由于调试和检修的时间延长,没能参加进内战之中,如今是首次实战投入。
而帝国在侯国境内修筑的用于运输港口物资的铁路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工兵团只需要布设一条不长的临时铁轨,就能让这个钢铁巨兽顺利的进入塔尔希斯境内。
整条战线呈夹击态势,雷瓦尼亚军队以远超侯国守军的组织与火力优势迅速突破边境防线。
塔尔希斯的地方卫戍部队此时仍在使用帝国淘汰下来的滑膛武器和老旧火炮,加之其指挥混乱不堪。根本无法抗衡雷瓦尼亚军队的推进。
战斗首日,扎克军团于沃里斯平原击溃一支试图阻断铁路的地方骑士团,敌五百人当场阵亡,其余溃不成军。
夜晚,前进军工兵团便在平原边缘展开掘壕作业,以壕沟、铁丝网和木桩阵地构建野战防线,预防敌军可能的反扑。
第二日清晨,约瑟夫军团与扎克军团在东南丘陵地带的布雷维亚河会师,随后一鼓作气推进至塔尔希斯首府洛特里纳城下。
炮兵率先布阵,利用高地架设阵地,装甲列车和榴弹炮不断发出轰鸣,将主城区外的防御工事逐段轰毁。
步兵则从两翼进行穿插包围,迫使城防失去火力焦点。
不到两日,洛特里纳宣告失守,塔尔希斯守军在侯爵本人秘密潜逃后失去战意,陆续成建制投降。
当天,雷瓦尼亚的占领政令通过魔法投影和广播出现在了塔尔希斯大小城市之中。
随军到来的官员以军事管制名义迅速接管官署、兵营与工厂。
当地的铁路和火车站也被迅速接管,一条贯穿南北的补给线建立了起来。
塔尔希斯侯国此时己经名存实亡。而城内的电报台第一时间向王都发来密电:
【目标己占领,军队正展开防御构建。建议以洛特里纳为新枢纽,设立前线司令部。帝国军队暂未发现大规模集结。】
在占领了洛特里纳之后,雷瓦尼亚军把防线继续向南推进,依托侯国原有工事重新改建出一条新防线。
并以此为锚,抵御即将到来的真正威胁——瓦尔托利亚帝国的第一波反扑。
而在占领区内,秩序保障局也己秘密展开清理行动。
街头张贴着临时军政管辖条例,宵禁开始生效,反叛者与潜伏势力的开始遭到围捕和清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