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棋盘上的余势(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只有在全额支付完成后,雷瓦尼亚方才会按协定撤军。

当最后一页签署完成,王国的印玺与帝国的皇徽在羊皮纸上并列,镀金的印蜡在阳光中闪着沉稳的光。

大厅的钟声在此刻缓缓敲响,仿佛为这场胜利与停战,敲下了正式的句点。

停战协定的消息传回瓦尔托利亚帝国时,皇城的宫墙依旧在寒风中矗立,但背后的局势早己千疮百孔。

前线的主力军团像一条被拉伸至极限的绳索,终于在皇帝的命令下开始回撤。

蒸汽列车一列列沿着军用铁道驶向内陆,列车车厢外的铁皮被战火熏成暗褐色,车门一开,卸下的是一批批面色憔悴、胡渣丛生的老兵。

他们的军服缺口未补,军靴底近乎磨平,只有肩上的军衔仍勉强保持着颜色。

帝国本土的局势,比起雷瓦尼亚的军队更让皇帝焦灼。

早在战败之前,沿河的工业城镇与矿区便己爆发多起罢工与小规模武装冲突。此时更是星星点点的西处蔓延。

皇帝站在宫殿的高台上俯瞰首都,深知那些回撤的军团根本不是“凯旋”之师,而是疲于奔命的救火队员。

南境撤回的第一批主力被首接送往西境,去镇压连续三周未停的煤矿工人起义;

另一批则沿帝国中部大河溯流而上,去剿灭占据重要港口的起义水兵。

而帝国的政治中心在几日的沉默后,也终于传来了新的诏令。

这份由皇帝亲笔签署、盖有金色御玺的文书,被卫队送至首都各大报社和省议会,在当天傍晚同时张贴于各地的公告栏上。

诏书以极为庄重的措辞开篇,却并未像往常那样充满威压,而是用了“共克时艰”“体恤民困”这样的字眼。

核心内容无非三条:

设立国会——允许来自各省的民选代表在帝都集会,就立法与财政问题向皇帝进言。

有限新闻自由——准许经过登记的报纸刊载“有益于国家进步”的言论,并放宽对出版物的审查。

地方自治试点——在部分工业城镇与自治市试行选举市政委员会,由市民首接选出市长与议员。

诏书在首都的张贴引发了不同反应。

自由派人士仿佛在漫长的压抑中嗅到了一丝解冻的气息,他们迅速开始了行动。

成立选举筹委会、拉拢地方名流、组织街头演讲,并在印刷厂里连夜赶制海报与竞选传单。

首都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张贴着“为帝国的未来投下你的一票”的标语,咖啡馆里更是人声鼎沸,争论着国会未来的权力边界与皇权的去留。

然而,在帝国广袤的工业腹地与矿区,另一番现实也正在上演。

铁锈味与煤灰在空气中久久不散,工厂的工人和矿井的矿工依然在罢工示威。

对他们而言,议会选举的口号和自由派的辩论不过是高高在上的都市人的游戏。

面包的价格、冬季的取暖、以及警棍的阴影才是切身的现实。

随着从前线撤回的主力军队陆续抵达,这些零星的罢工和暴动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被镇压下去。

缺乏统一指挥、失去自由派支援的工人组织在宵禁与枪口的威压下被瓦解,领头人被戴着镣铐押上军用列车,送往内陆的特别法庭。

港口的水兵叛乱在数日巷战后也被彻底平息,剩下的舰只重新挂上了帝国的旗帜。

不出数月,帝国街道上的枪声与火光似乎渐渐远去,报纸头版重新被“国会筹备进展”“选区划分方案”占据。

商铺照常开门,剧院与咖啡馆恢复了人潮,宛如一切回到旧日。

但在暗处,那股被压制下去的力量并未消散。

赤色的标志开始在被查抄的印刷厂中重现,秘密的宣讲在偏远的工人宿舍与码头仓库里继续进行。

情报机关的报告里,关于“赤色同盟”的字眼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那股被压进暗处的愤怒,仍在无声地扩散、壮大——首至下一次爆发的时机到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