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摩步班终于有战斗力了(第1页)
在“铁脚板追驴营”用血泪和汗水(主要是追摩托车跑出来的)提供的宝贵测试数据,以及张明、老李和汽车工程系大学生们日夜不休的攻关下,“铁驴”的进化速度超乎想象。
第二代“铁驴”很快被淘汰。它解决了最致命的怠速熄火和油门延迟问题,虽然依旧吵闹颠簸,但至少能做到“给油就走,捏刹能停”。摩步班的战士们终于能骑着它进行基本编队,初步形成了战斗力。
但这远远不够。马小淘想要的是真正的机动力量。
研发车间里,争论声不绝于耳。
一个汽车工程系的大学生【内燃姬】激动地指着图纸:“必须上西冲程!二冲程的潜力到头了!我们需要更高的热效率和扭矩!”
一个老钳工王师傅皱着眉头:“西冲程?气门怎么搞?那玩意儿精密度要求太高了!咱们的机床够呛能批量生产!”
内燃姬毫不退让:“可以用顶置气门(OHV)结构!虽然复杂,但进排气效率高!气门弹簧我们可以尝试用硅铬钢丝进行特殊热处理!王师傅,我相信您的手艺!”
老李一锤定音:“吵什么!试!王师傅,你带人攻关气门和凸轮轴!内燃姬,你负责计算所有配气正时和弹簧参数!失败了就重来!我们要的是能用的东西,不是纸上谈兵!”
另一边,关于发动机布局的争论同样激烈。
另一个大学生【平移轴】提出一个大胆想法:“水平对置双缸!两个活塞对着运动,震动能相互抵消!”
张明听得一头雾水:“啥?躺着放?那曲轴不得扭成麻花?这加工难度也太大了吧!”
平移轴努力解释:“拔牙哥,虽然加工难,但好处太大了!重心低,车子更稳!震动小,驾驶员不容易疲劳!功率还能做大!”
老李再次拍板:“这个思路好!震动小是关键,我可不想咱们的摩步班以后个个得‘铁驴震颤手’!加工难度大?那就用最好的钢,手工研磨!先造一台原型机出来!”
当第一台水平对置双缸OHV风冷发动机原型机在试验台上启动时,那低沉、有力、节奏稳定的轰鸣声,与之前“铁驴”的哮喘般的声音截然不同!运转平稳得让人难以置信!
张明瞪大了眼睛,摸着几乎感觉不到震动的机体:“我滴个娘…这玩意儿…成了?真他娘的成了!这劲儿!这稳当劲儿!”
老李激动地记录着数据:“转速稳定!输出平稳!好!太好了!内燃姬、平移轴,你们立大功了!”
有了强大的心脏,车体设计立刻提上日程。马小淘召集了核心成员。
马小淘用木棍点着黑板上的草图:“光是两轮不够!我们要的是能打能跑的机动力量!加一个侧斗!要能装人,能装货,还能架枪架炮!”
张明第一个兴奋起来:“这个好!斗子里架上机枪,嗷嗷叫地冲过去,想想就带劲!”
老李则考虑得更实际:“结构强度是关键。侧斗连接点、车架加强、负重后的平衡…问题很多。”
路桥系的结构力学立刻站出来:“盟主,拔牙哥,李总工!这个问题交给我们!我们可以计算应力分布,设计最稳固的连接结构和加强桁架!”
山猫提出:“侧斗前方必须有一个可旋转的武器支架,通用机枪和小口径迫击炮要能快速切换。车把上也要能固定轻机枪或火箭筒。”
磐石补充:“侧斗的装甲至少要能抵挡流弹和破片。”
张明拍着胸脯:“装甲板交给俺!用最好的轧制钢板!铆接!保证结实!”
关于乘员,马小淘特意强调:“参考老式设计,斗子里要能挤下三个人,形成一个小火力组。”
结构力学面露难色:“盟主…品字形坐三个人…理论上可行,但…非常拥挤,而且对重量分布和悬挂是巨大考验。”
张明嘿嘿一笑:“挤挤暖和!当兵的还在乎这个?能塞进去就行!”
于是,这头融合了粗糙工艺、大胆设计和实用主义的钢铁猛兽,被正式命名为——“野狼”三轮军用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