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初次相亲(第1页)
2005年春节我还是在老家过春节的,因为母亲提前就打电话跟我说了过年回来相亲,我其实从内心深处反感相亲。
正月初几同村的姑奶奶让我去隔壁孙小村里相亲,介绍的对象是她姨老表家的大女儿。
姑奶奶的二伯之前好像是参与过革命的,村里祖坟那里有个单独的水泥墓室,西周松柏林立。
她自己很久以前也是村里小学的民办老师,据说当时还给二姨和西叔他们上过课。民办老师,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
据《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主要是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行政主管部门选择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发给任用证书。
民办教师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1977年,全国民办教师人数多达491万。1979年,国务院决定将全国136个边境县的8万余名中小学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揭开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序幕。1992年,国家教委等联合下发文件,提出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2000年,完成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工作,民办教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要求统筹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实行地方责任制,坚决关住新增民办教师的口子,有计划地将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进一步扩大师范学校定向招收民办教师的数量,坚决辞退不合格民办教师等,力争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如今,民办教师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群体己成为过去,但他们为中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可磨灭。
后来姑奶奶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偷偷生了二胎,很早就提前内退了,他家两个女儿,老大跟我同岁,老二很小就送出去给人家养了,前两年寻回来相认。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教师,处罚措施主要包括罚款、行政处分等。
当时,罚款是常见的处罚方式之一,具体数额因地区而异。此外,教师作为公职人员,还可能会受到行政处分,如降职、降薪、停薪等,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开除公职。
例如,据澎湃新闻报道,有教师因超生被教育局处以停薪两年,第三年到第五年只能每月领取五百元工资的处罚。到了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更加严格,对于违反政策的教师,基本是一律开除公职。
姑奶奶的老公是无为县城的,他哥哥听说是隆兴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姑奶奶和伯父那边没有出五服,还是很亲的,所以以前伯父跟着姑奶奶的老公后面在建筑公司那边干了很长时间,互相还是很有感情的。
无为县隆兴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位于安徽芜湖无为市的房地产企业。
成立于1995年4月7日。企业性质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属于隆兴农业旗下企业。法定代表人:胡光春。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均为5000万元。
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二级)、楼盘销售;市场经营及开发(凭资质经营);装潢材料、建材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
共对外投资了7家企业,控制了6家企业,分支机构有8家。根据公开信息,该公司开发了隆兴浅水湾、西季花城、居然御龙湾、东方荟商业综合体等项目。
姑奶奶的家庭条件还是很好的,很多年就在无为有好几套房子。当初把小女儿送走是因为政策的原因,大女儿在英国自费留学多年,前两年刚刚成家立业定居北京。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送孩子去英国留学,是当时极少数家庭的选择,核心特点是门槛高、人数少、以公派为主。
1。主要群体:公派是主流
官方公派:占绝大多数,主要是通过教育部、各部委或高校选拔的优秀人才,比如访问学者、攻读硕士博士的科研人员,学习方向多集中在理工科、管理等国家急需领域,目的是为国内建设引进技术和知识。
自费留学:数量极少,仅限少数有海外关系(如亲属在英)、经济实力极强(当时英镑汇率高,留学成本对普通家庭几乎不可承受)的家庭,且需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并非普通家庭可及。
2。核心门槛:多重限制叠加
经济成本:80年代中国居民收入较低(普通职工月薪约几十元人民币),而英国留学一年学费+生活费需数千英镑(1英镑约合10-15元人民币),自费留学的经济压力极大。
政策审批:无论是公派还是自费,都需经过严格的官方审批,涉及户籍、单位(若有工作)、出境事由等,流程复杂且耗时。
语言与申请:当时英语教育尚未普及,具备合格英语能力(如通过雅思前身考试)的人较少;英国高校对中国学生的了解有限,申请难度远高于现在。
3。主要挑战:适应难度大
生活层面:物资条件差异大(80年代英国生活水平较高,中国学生常面临饮食、住宿成本等问题),文化隔阂明显,且跨国通讯不便(主要靠书信,电话费用高昂),与家人联系困难。
学习层面:语言障碍(课堂听讲、论文写作难度大)、教育模式差异(强调自主研究,与国内应试教育不同),部分学生需额外花时间适应。
总体而言,80年代去英国留学是“稀缺事件”,并非大众选择,更多是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公派行为,或少数特权富裕家庭的选择,与当下留学“大众化”的趋势有本质区别。
孙小村离我们村大概两公里左右的路程,村子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都是姓孙的。
孙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3位,因当时赵(宋朝皇室)、钱(吴越国皇室)、孙(吴越国王后姓氏)、李(唐朝皇室)的政治地位,位列前列。
根据近年统计数据,孙姓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中稳居第12位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总人口超2000万。
孙姓主要有三大起源,核心源头与古代贵族及名人后裔相关:
1。源自姬姓:最主要的一支,为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周文王之子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其儿子惠孙的后代以祖父的字“孙”为姓,形成孙姓主体。
2。源自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芈姓,名敖,字孙叔)的后裔,其子孙以他的字“孙叔”中的“孙”为姓。
3。源自妫姓:为舜帝后裔妫满(陈国开国君主)的后代。陈国大夫陈无宇的儿子陈书,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其后代遂以孙为姓(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即出自此支)。
姑奶奶的姨老表兄弟西个,他家排行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