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二零零四(第2页)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55秒,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深海断层突然错动,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部近海爆发了矩震级高达9。2-9。3级的地震,强烈震动持续了10分钟之久,巨大的破裂带绵延1200公里以上。地震所释放的巨大能量让震中附近海底突然向上推移几米甚至十几米,海水瞬间发生猛烈抬升,从而引发了灾难性的海啸。
海啸激起的海潮最高超过30米,波及印尼、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等多国,甚至影响到索马里、肯尼亚等东非国家。这次大海啸共造成约23万人死亡,17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印尼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约有17万人死亡,斯里兰卡有超过4万人在海啸中丧生,印度有1万多人丧生,泰国也有8000多人死亡。
海啸波长可达150-200公里以上,在深海中波高较低,但进入浅水区后,波浪会急剧变大,形成高达10米以上的巨浪,且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就能迅速席卷沿海地区,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能将人和物体卷入海中,摧毁大量建筑物等基础设施。
由于地震海啸的破坏,陆路交通严重损坏,灾区的食品、药品供应和卫生防疫工作都十分困难。多国救援队在联合国统一协调下,实施远程救助工作,用首升机、运输机向交通不便的灾区运输物资,并将伤病员运回亚齐机场。
灾难过后,德国和国际社会支持建立海啸早期预警系统。从2005年到2011年,在印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现代的、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此外,印尼政府还构建了本地灾难管理框架,制定灾害和风险地图,作为当地疏散计划和未来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救援行动。具体援助情况如下:
紧急援助:2004年12月26日晚,中国政府决定向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泰国等受灾国提供第一批216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灾援助。12月31日,中国政府宣布在己有援助基础上再向受灾国提供5亿元人民币援助,其中向印尼、斯里兰卡和泰国提供总计375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包括药品、食品和发电机等;向马来西亚、缅甸、马尔代夫、索马里、肯尼亚和塞舌尔提供总计85万美元的现汇援助。
医疗救助:2004年12月30日,中国组建了总人数164人的中国卫生救援队,前往受灾严重的普吉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救治受伤和腹泻群众,对环境和饮水消毒予以技术指导。由国家地震局组织的中国国际救援队35人,携带价值300万元的物资和装备,于2005年1月1日凌晨抵达印尼班达亚齐灾区,开展医疗急救工作。1月11日,中国第二批国际救援队队员35人携带价值20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抵达印尼开展恢复与重建阶段的卫生防疫和后续医疗救护工作。
灾后重建:中国政府派出三个专业考察组前往受灾国,协助进行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规划。此外,中国还在印尼援建一个活动板房简易医院或住房,投资为6000万元。同时,对印尼提出的重点项目作出积极回应,商务部表示将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予以统筹安排。
此次印尼的地震海啸震中位于亚齐首府班达亚齐市西北部85公里处,是4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地震,被美国地质调查局列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海啸。
以下是五大地震海啸事件:
1。1960年智利大地震海啸: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里氏9。5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高达25米的海啸,海啸波以每小时700多公里的速度传播,不仅使智利沿岸大量建筑被毁,2000余艘船只沉没,还波及美国夏威夷、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造成智利至少1655人死亡,夏威夷61人死亡,日本138人死亡。
2。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海啸: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发生里氏9。2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3。1952年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大地震海啸:1952年11月4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沿岸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夺走4000条人命。海啸还穿过太平洋抵达夏威夷,造成100万美元损失。
4。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海啸: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北部西海岸发生里氏9。1级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亚洲和非洲10国逾28。3万人死亡,100多万人流离失所,海浪最高达51公尺。
5。2011年日本东日本大地震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震及灾难性海啸。最高达10公尺的海啸淹没东北许多地区,导致3座核子反应炉瘫痪,引发核灾。超过1。8万人死亡,包括数以千计失踪者,逾6000人受伤。
另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1900年以来,按震级排序,五大地震排列如下: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发生,震级为9。5级。地震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2。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发生,震级为9。2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
3。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发生,震级为9。1级。地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引发的海啸席卷多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4。西太平洋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发生,震级为9。0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以外的西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13498人死亡,14734人失踪。
5。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发生,震级为9。0级。震中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近海,引发的海啸夺走4000条人命,还穿过太平洋抵达夏威夷,造成100万美元损失。
中国在此之前发生过最大的一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发生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7。8级地震,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当日18时45分,在距唐山40余公里的滦县商家林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
此次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为孤儿,首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
唐山大地震造成大规模伤亡和损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地震发生在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且没有小规模前震,人们毫无防备,同时唐山地区很少建筑拥有较高抗震级别,城市还位于相对不稳定的冲积土之上。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急调十万大军赶赴灾区抢险救人,全国各省(自治区、首辖市)也派来了医务工作者和各方面专业人员,大批物资源源不断运到灾区。历经7年的建设,唐山建成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的新型城市,震后的建筑物均达到了八度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