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章 番外正文后续(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喻商枝四十岁这年,因着治疫的缘故,再度立下一功。

事情还要从三个月前说起。

三月前,跟着现今跑船做海商的大哥温嘉禾,正在东南道闽康府游历的温嘉粟,给父亲寄回一封加急送达的家书。

其中言明,她怀疑有一种以“痘疹、高热、寒战、惊厥”等为症状的怪病,正在闽康府蔓延。

同月,相隔数日,远在京城的温茗亦通过官驿,百里加急,送来书信一封。

喻商枝阅后方知,自家小女所料不错,这种在数十年前曾肆虐本朝,后突然销声匿迹,名为“掳疮”的疫病,确确实实再度于东南道水军之中死灰复燃,且有大肆蔓延之态!

喻商枝一眼判定,这被时人称之为“掳疮”的病症,大概率便是后世所言的“天花”。

至于为何是东南水军。

五年前,新皇登基,海禁再开。

沉寂多年的十三行重现风光,海上贸易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倭寇之患。

东南水军乃是戍卫海防的重中之重,没有他们,便没有大洋之上百舸争流的盛景,更没有源源不断充实国库的白银。

如温茗在信中推测,喻商枝也揣度,这“掳疮”多半是倭人从中搞的鬼。

想必无论在本朝人眼中,还是在倭人眼中,“掳疮”皆是九死一生的不治之症。

加之蔓延迅速的特点,简直可以收获远比投毒更显著的效果。

只可惜,他们无论如何都算不到喻商枝这个变数的存在。

“天花”在现代,早已是被彻底攻克,销声匿迹的传染病之一。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十分完备的治疗方案,更别提还有种牛痘这样成熟的防治手段。

喻商枝当即书信两封,写下针对“掳疮”的诊治之法,并将如何培育牛痘、提取痘苗,最后施种牛痘的步骤一一写下。

对待疫病,“防治”二字密不可分,只治不防,则疫病永无止息。

思前想后,他最终在两封书信的最后都加了一句,表示自己会亲自前往闽康府,助当地军民对抗“掳疮”,并参照历史上的做法,在当地设立“种痘局”,彻底了却后患。

毕竟寿安县的精诚堂,有孔麦芽与常凌夫妻坐镇,他再放心不过。

书信寄出的同时,喻商枝收拾行装,正式启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一次,他并非孤身前往。

不仅有温野菜这个夫郎执意相伴,更有这些年自济民医塾中走出的数位优秀学子,现今都已是可独当一面的郎中,共同南下“抗疫”。

消息传回京城,龙颜大喜,盛赞喻商枝之高义。

在听温茗说起,原来喻商枝就是多年前,今上还是太子储君之时,上呈了根治令北地十室九空的“窝子病”的“民间神医”后,皇帝更是激动地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朕记得这位奇人!韦爱卿也同朕提起过,他在詹平府任上时,这名姓喻的郎中提出要在寿安县建一个只招收贫家子弟的医塾。这些年,这医塾向下面的乡野山村,送去了不少草医郎中,听闻现今不仅是詹平府,天南地北都有济民医塾学子的身影,有他们在,好些本该夭折的幼儿顺利长大,好些只能等死的恶疾全都药到病除!只是今日才知,这位喻郎中,竟然是爱卿你兄长的夫君?”

他感慨完之后,当即表示。

“若喻郎中此番能够如同昔日剿灭‘窝子病’那般,拯救我朝东南道军民,朕必定重重有赏!”

温茗闻言,撩袍下跪,端正叩首谢恩。

……

与喻商枝一行同至闽康府的,还有一道明黄旨意。

东南道总兵得知喻商枝乃是圣上钦点的“民间神医”,起初还有些许质疑,等到这位“神医”开出的药方,令他麾下患了“掳疮”的将士们一夜之间就退了热,他才知晓果然能得圣上青眼的,绝非等闲之辈。

而后他一改先前的态度,全力支持喻商枝的种种决策。

“可怜”那些个倭人还在满心期待地埋伏于海岛,想等“掳疮”兵不血刃地解决东南道数万驻兵以后,上岸抢掠,坐收渔翁之利。

殊不知短短七日,喻商枝这一群北方来的郎中,就令水军的战力恢复了个七七八八。

原本这“掳疮”就有轻症、重症之分,那些轻症的将士们,恢复得最快,又因为已经“出过痘”而获得了免疫,因此还没等那些倭寇回过神,他们就已经浩浩荡荡了开着船杀了回去,直把这群无法无天的海盗打了个措手不及,大扬国威!

喻商枝他们共在闽粤两地停留了月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