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轨与视角(第1页)
海城的冬日天空总是带着一种灰蒙蒙的质感,阳光费力地穿透云层,给城市洒下一片缺乏温度的光亮。枢光科技的会议室里,气氛却与窗外的清冷截然不同。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枢光的核心管理层,年轻的面孔上洋溢着锐气与期待。顾言蹊坐在主位,一身熨帖的深蓝色西装,掩去了连日的疲惫,眼神专注地听着市场总监关于下一季度产品推广计划的汇报。这是他必须面对的另一重现实——除了“深蓝守护”项目,他还有自己一手创立、需要悉心经营的公司。
“顾总,”技术副总接过话头,语气带着一丝兴奋,“我们自主研发的‘静默者’区块链溯源系统,已经在两家物流巨头的小范围测试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数据不可篡改性和查询效率远超现有方案。他们都有意在下个财年进行大规模采购。”
这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枢光科技在独立于傅氏之外的赛道,正凭借自身技术实力稳步前进。顾言蹊微微颔首,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面对傅斯渊时,内心深处那份不愿完全依附的底气所在。
“很好,”顾言蹊的声音平稳,带着决策者的冷静,“但测试数据要更扎实,知识产权保护必须万无一失。另外,成本控制方面,我需要看到更优化的方案。”他转向运营负责人,“人员招聘进度如何?尤其是高级算法工程师,不能松懈。”
会议在高效务实的氛围中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顾言蹊清晰地给出每一项指令,思维敏捷,切中要害。只有在会议间隙,他端起水杯抿水时,微微蹙起的眉头和下意识轻按胃部的动作,才泄露出一丝身体的不适和精神的持续紧绷。
散会后,顾言蹊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比傅氏那间小了许多,布置也更简洁,但窗外能看到一片老城区的屋顶,带着几分烟火气息。他刚坐下,内线电话就响了,秘书说周慕白先生来访。
顾言蹊有些意外。自“深蓝守护”项目启动后,他与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见面次数少了很多。他立刻让秘书请周慕白进来。
周慕白依旧是一身温润儒雅的气质,米色羊绒开衫搭配深色长裤,脸上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言蹊,没打扰你吧?刚好在附近开会,顺路过来看看你。”他手里还提着一个精致的纸袋,散发着淡淡的糕点香气,“路过一家老字号,记得你好像喜欢这家的杏仁酥。”
这份不着痕迹的体贴让顾言蹊心中一暖,连日来的压抑似乎也舒缓了些许。“周先生太客气了,快请坐。”他起身接过纸袋,吩咐秘书泡两杯茶进来。
茶水氤氲的热气在两人之间袅袅升起。周慕白没有急于寒暄,而是目光温和地打量着顾言蹊,语气带着真诚的关切:“脸色还是不太好。最近压力很大?‘深蓝守护’项目……推进得还顺利吗?”
顾言蹊端起茶杯,指尖感受着瓷壁传来的温热,沉吟片刻,选择了一种相对客观的方式回应:
“项目本身技术上的挑战在预期之内,团队也在逐步磨合。只是……外部环境比想象中更复杂。”
周慕白了然地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朋友间推心置腹的诚恳:“我听说了些风声。傅氏树大招风,‘深蓝守护’又是如此瞩目的项目,被各方势力盯上是难免的。尤其是……我注意到青禾资本最近在一些非公开场合,对傅氏和枢光的合作表达了些……耐人寻味的看法。”
顾言蹊的心微微一紧。周慕白的消息果然灵通,且切入点精准地指向了高世昌和青禾资本。“周先生也关注到了青禾资本?”
“青禾资本,背景复杂,手伸得也长。”周慕白语气平和,但话里的分量不轻,“它表面上做的是光明正大的投资,但背后牵扯的利益网络盘根错节。言蹊,你和傅总这次合作,是强强联合,但也等于把自己放在了聚光灯下,甚至是风口浪尖上。”
他顿了顿,看着顾言蹊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我无意置喙你和傅总的私人关系,单从商业角度出发,我想提醒你几点。”
“您请说。”顾言蹊坐直了身体,态度认真。周慕白的商业智慧和视野,是他极为敬重的。
“第一,核心技术壁垒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深蓝守护’再好,枢光自身的根不能丢,就像你刚才开会研究的‘静默者’系统,这才是长远发展的基石。”周慕白指了指窗外,意有所指,“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二,与傅氏的合作,契约精神至关重要,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商业联盟因利而合,也可能因利而散。合同条款要清晰,风险隔离机制要完善,确保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枢光都能保有独立发展和退出的空间与尊严。”
“第三,”周慕白的声音更轻了些,却带着一种穿透力,“要警惕有人利用你们合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缝隙。看似坚固的联盟中寻找裂痕,然后加以利用,分而化之。有时候,来自内部的猜忌,比外部的攻击更致命。”
顾言蹊静静地听着,心中波澜起伏。周慕白的话,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尤其是最后关于“内部猜忌”的提醒,几乎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他和傅斯渊之间尚未弥合的裂痕。高世昌,或者其背后的势力,是否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谢谢周先生的提醒,我会谨记。”顾言蹊诚恳地说。周慕白的建议是站在纯粹关心他和枢光未来的角度,客观而中立,这让他倍感珍贵。
“我相信你的能力和判断。”周慕白笑了笑,气氛重新轻松起来,“对了,寰宇科技下个月有个关于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的闭门研讨会,这是邀请函。我觉得这个话题对你现在思考的问题可能会有些启发,有空不妨来听听。”他递过一张设计简约的邀请函。
顾言蹊接过邀请函,心中明了,这不仅是学术交流,更是一个进入更高层次圈子的机会。周慕白在不动声色地为他铺路。
送走周慕白后,顾言蹊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熙攘的车流。周慕白的话在他脑中回响。的确,他不能将所有精力都耗在“深蓝守护”和与傅斯渊的情感纠葛上。枢光科技的发展,他自身技术实力的精进,以及建立独立于傅氏之外的人脉和资源,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更重要的安全保障。
他打开电脑,开始处理积压的枢光内部事务,审阅“静默者”项目的技术细节,批复了几份重要的人才引进申请。投入到具体而微的工作中,让他暂时从与傅斯渊关系的泥沼里抽身出来,找回了一种对自身事业的掌控感。
傍晚时分,他收到了傅斯渊通过加密通道发来的最新信息。信息很简短,只有一张图表和一句话:
“对青禾资本近三年投资组合的关联性分析图谱。注意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几次异常精准的短期投资,与傅氏旗下相关子公司的研发节点高度重合。疑似信息泄露。已开始内部自查。”
图表用复杂的线条连接着各种节点,清晰显示出青禾资本的某些投资行为,确实存在着难以用常理解释的“预见性”。
顾言蹊看着图表,瞳孔微缩。傅斯渊的行动很快,而且直接指向了“内部信息泄露”这个更可怕的可能性。这印证了周慕白的判断,也意味着,威胁可能比想象的更近。
他回复道:
“图谱收到。建议扩大自查范围,重点关注非核心技术部门但有权限接触研发日程的人员。枢光这边会同步核查与傅氏有数据交互的接口日志。”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开始主动提供思路和协同行动。这是一种态度的微妙转变,从纯粹的“履职”向“协同作战”倾斜。
放下手机,顾言蹊深吸一口气。他感觉自己仿佛走在两条并行的轨道上:一条是与傅斯渊共同面对外部威胁和内部隐患的荆棘之路,充满不确定性,却也蕴含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羁绊;另一条是发展壮大枢光科技的独立之路,更为踏实,是他能够完全掌控的命运。
这两条轨道时而交汇,时而平行。他不知道最终会通向何方,但至少此刻,他必须同时走好这两条路。夜幕缓缓降临,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着他清瘦而坚定的侧影。挑战依旧严峻,但方向,似乎比之前清晰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