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石破天惊(第1页)
他当然心知肚明。
永昌号的背后,站着的是二爷赵景岚。
而二爷正奉王命筹办北疆粮饷总办,意在统筹各卫粮饷,自己这稽核所的设立,无异于明白告诉二爷:青州卫的军需,往后要自主采办。
之所以要如此明面上拒绝二爷的橄榄枝,正是因为他刚刚才以粮券之事狠狠打压了世子一系。若此刻倒向二爷,落在王爷眼中,便成了首鼠两端、急于寻找新靠山的投机之徒。
为王者,最忌惮的,便是臣下结党营私,尤其是手握兵权的将领与王府公子过从甚密。他林川要做的,不是选择投靠世子或二公子中的任何一方,而是要让他们,乃至他们背后的镇北王都清楚地看到,他林川,只忠于北疆安稳,只效命于王府法度,不参与任何嫡庶之争。
唯有如此,才会让镇北王对他更高看一眼。
也唯有让世子、二爷两派势力相互牵制,不断内耗,他才有机会,搞垮镇北王在整个北疆的势力格局。
“为公……为私?”
周哲兴闻言一怔。
他没料到林川会如此直白地反问。
林川见他愣神,将手中茶盏轻轻放下:
“先生不必揣度。莫说孙德海背后是谁,便是天王老子,林某也只认一个理……这北疆山河,是王爷的北疆!林某蒙王爷信重,授以青州卫指挥使,兼领孝州卫,这是天大的恩典。”
他起身负手,望向太州的方向:
“既食君禄,当分君忧。林某在这个位置上,所思所虑唯有二字:强军!稽核所一事,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斩断伸向军饷的黑手,替王爷、替朝廷守住钱袋子,让两卫将士吃饱穿暖,让两地防线固若金汤。”
“至于其他?”林川转身,目光扫过周哲兴,“不论是北疆粮饷总办,还是什么别的衙门,只要是为巩固边防、利国利民之事,林某必鼎力相助。但若有人想以权谋私、动摇王爷的北疆根基。。。。。。”
他微微一顿:“林某麾下两卫儿郎手中的刀,第一个不答应!”
“好!”
周哲兴被这番掷地有声的话震得心神摇曳,忍不住抚掌叫了声好。
他随即意识到失态,轻咳一声以作掩饰。
但还是难以掩藏眼中的欣赏之色。
“林将军一番热血,忠勇可嘉!”
他收敛心神,说道,“只是……将军须知,这朝堂之事,往往并非黑白分明。王爷坐镇北疆,既要御外敌,亦需平衡内外。世子与二爷之间……”
他话到此处,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指尖蘸了茶水,在石桌上轻轻划了一道线。
“王爷春秋鼎盛,北疆的天,终究是王爷的天。”
林川目光扫过那道水痕,笑了笑,“林某只管练兵、备战、守土。至于王府家事,非臣下所敢妄议。林某只认王爷钧旨,谁若以王爷之名行祸乱北疆之事,便是林某之敌。”
周幕僚深深看了林川一眼,暗叹此子心思之缜密。
这番话进退有度,既表了忠心,也亮了底线,更暗含警告,可谓滴水不漏。
“将军赤诚,周某佩服。”
他拱手一礼,“今日之言,周某必当原原本本,禀报王爷。”
“有劳先生。”林川微笑还礼。
……
永和二十四年,六月,石破天惊。
数道八百里加急的密报,从盛州城快马奔赴至各大藩王领地。
永和帝骤然病倒,太子奉旨监国!
但深宫重重帷幕之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暗涌,谁也说不清楚。
往日车水马龙的六部衙门前忽然冷清下来,茶楼酒肆里,穿着官靴的人影匆匆来去。禁军悄无声息地增加了宫城各门的守备,盛州知府的案头堆满了粮价波动的急报,市井间流传的谣言越来越骇人听闻。
消息传到北疆,镇北王屏退左右,独自在望楼站了许久,直到暮色四合才缓步而下,吩咐心腹连夜密议。几乎同时,豫章王已经写好了措辞恳切的奏表,信使却暗中绕道去了吴越。武宁王以保境安民为由加强了江防,荆襄军精锐也开始往腹地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