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暗流涌动(第2页)
姬家与南宫家皆源自归山,渊源错综复杂。当年姬若渊为何应允先皇,举族迁至北雍城外,其中缘由唯有他自己知晓。
姬若渊修为已至大天境巅峰,迟迟不得突破‘问道’之法。如今猜测当年玉霄真人或是借玄武剑之力得以晋升,不由心动??或许家族百年兴衰,尽系于此。
沉思良久,姬若渊终是缓缓开口:“请回禀陛下,聚贤阁自当与南宫家……同进同退。”
南楚国,太子府!
南楚国的当朝皇上宇文文轩早已将朝中大事交于太子,自己却是整日研究五行之术,似乎也沉迷于修仙一途。
日常,朝中大臣皆是去太子府多些。
这日,季伯文与季伯常同时到了太子府。二人被内侍引着,穿过几重庭院,径直上了临湖的一处精巧阁楼。
太子宇文瑾辰与太子妃林凤娇早已在此等候。
时值初夏午后,天光澄澈,微风和畅。阁楼四面轩窗洞开,垂下的竹帘半卷,既遮了些燥热的日光,又将满目湖光山色框成一幅生动的画。荷钱初展,新绿点点,映着粼粼水光,清爽之气扑面而来。
窗边一张宽大的花梨木茶案,其上摆放着素雅的官窑瓷具,一只红泥小炉正咕嘟咕嘟地煎着水,白汽氤氲,带着特供御茶的清雅香气,与窗外飘来的淡淡水汽、草木清香柔和地缠绕在一处。
太子宇文瑾辰一身天青色素袍,闲适地坐在主位,唇角含笑,气度温润雍容。太子妃林凤娇则坐在他身侧,着一袭湘妃色宫装,云鬓轻挽,姿态端庄。
季伯文与季伯常上前见了礼,便在太子示意下落座。
季伯文率先打破沉寂,声音低沉:“太子殿下,北雍此番出兵颇为蹊跷。虽得玉霄真人出手震慑,然臣观其势,背后恐另有玄机。”
太子指节轻叩案几,缓声道:“南宫家素来行事诡谲,其心难测。”
季伯常有些忐忑,起身道:“太子陛下,我观天象,自十多年前‘岁星’蒙尘开始,‘玄武七宿’也开始黯淡,现阴霾之气更甚……只恨臣道行浅薄,难窥天意全貌。”
太子抬手止住他的自责:“天机幽微,非人力可尽察。该来的,终会来。”
太子妃林凤娇轻轻放下茶盏,瓷盏与玉托相碰,发出清脆一响。“北雍突然发兵,确实反常。”她起身走向窗前,裙裾曳地无声,“妖氛暗涌,恐生变数。”
太子妃言毕,起身望着南方,道:“神剑先后现世,但‘天选之人’尚未出现,这才是我最担忧的!”
季伯文沉吟道:“昔日那位身怀‘极致水灵根’的少年,本以为是应劫之人,谁知送入紫云峰后,竟随林瑞丰经商去了。”
太子妃轻叹一声:“舍弟那个性子,怕是带偏了人。”
季伯文话锋一转:“紫云学院近日突然放宽招生门槛,莫非……他们也察觉到了什么?”
太子妃眸光一凛:“天象示警,‘天命之人’必现。如今迟迟不显,只怕有些人按捺不住了。”
季伯常欲言又止:“五峰岛之变中,姬婉晴竟能逢凶化吉,与天象隐隐相合。但聚贤阁早已归顺北雍……”
“‘天命之人’若为我所用,可解苍生之厄;若误入歧途,必成心腹大患。”太子妃指尖轻抚窗棂,“眼下唯有静观其变。”
季伯文呈上报章:“武院弟子近日即将返朝,此次有三人得紫云宗长老赏识,收为记名弟子。”
太子妃却望向远处,喃喃低语:“紫云峰……当真能超然物外,不问凡尘么?”
大山环绕,幽谷深处!
古墓群静卧于迷雾之间,如沉睡的巨兽脊背。
一道灰色的身影与一抹紫衣相对而立。
“寒老,主上闭关尚需几时?”紫衣女子面纱轻颤,声若幽泉。
老者须发皆白,眼中精光暗藏:“三年可期。只是紫云宗现在行事谨慎,虚空之门不再派人前往,而那处通道也被发现,断无法潜入,如今唯一希望,只在叶家兄弟身上。”
紫衣女子道:“寒老,我们是否还漏些什么地方?”
“黑水城。”老者指尖掠过身旁墓碑上的蚀刻,“或许那里藏着一线希望。但主上有令,不可惊动城中分毫。”
紫衣女子若有所思,却未回话。
寒老又道:“听闻‘极致火灵根’之人已入天境,依殿主之意是该为我所用了,若是不能收服,当除之!”
紫衣女子眸光微凝,山谷间的风忽然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