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正的迷宫(第2页)
他无法表达“痛苦”或“孤独”,这些词在生成瞬间就被转换为“非最优心理状态”和“需要排查的系统故障”。
迷宫没有出口。
只有无尽的、冰冷的、由他人信条构建的回廊。
每一次他以为自己找到了路径的尽头,都会发现那只是一面新的、写满准则的墙。
那个冰冷的“滴——”声始终如影随形,与圆规的转动声、卡片的翻转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发狂的、绝对秩序的背景音。
他就在这由那个人的话语和规则构建的无限迷宫中,永远奔跑,永远被审视,永远被规正…
他感觉自己仿佛永远逃不出去。
他被冻结在这绝对逻辑的炼狱里,变成了一座冰雕,唯有内部深处,还残留着一丝无法被算法解析的、属于人类的剧烈痛楚。
严序猛地睁开眼,从床上坐起。
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节奏快得不正常。
额头上是一层细密的、冰冷的汗珠。
房间里一片死寂,只有床头柜上的电子钟,红色数字在黑暗中无声跳动:03:17。
内部温度:22。5摄氏度。
湿度:45%。
一切数据完美。
但梦境的余味像冰冷的黏液,附着在他的感官上。
那种被囚禁、被审视、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标准的绝望感,无比真实地缠绕着他。
他打开床头灯。
冷白的光线驱散了黑暗。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伸手触摸自己的脸颊。
干的。
没有眼泪。
当然不会有。
严序早在多年前就已经“修正”了这种低效且失态的生理反应。
恐惧,只能像一颗冰冷的石子,投入严序内心深潭,但并未激起多少涟漪,只是沉底,带来一片坚硬的冷意。
他干脆利落地走到客厅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沉睡的城市。
昨晚那个人的话,像一段被防火墙拦截的恶意代码,再次在他脑中冷静地被解析:
“小序,你上次提供的那个案子的数据分析模型,我看了。切入点还算清晰,但冗余变量太多,效率低下。第17项推论与第3项基础数据存在千分之五的概率冲突,你竟然没有标注。这种不严谨,会让你所有的结论都变得不可信。”
效率?
严序内心冷哼。
警方用了我的模型,三天破了他们三周没头绪的案子。
那千分之五的冲突,在概率筛检中属于可接受误差,最终结果证明我是对的。
“离开家独立,不是让你降低标准的借口。逻辑链条必须绝对完美,任何‘差不多’、‘大概率’都是失败的预兆。你现在的环境…太松散,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压力。”
“我的环境我做主。”他无声地反驳,“这里的规则由我制定,而不是你。松散?只是你不理解的高效和自由。”
“另外,你陈叔叔的儿子,拿到了摩根士丹利的offer,起薪是你现在收入的3。7倍。他用的也是纯逻辑分析,但应用在了正确的、高价值的领域。我希望你重新评估你的职业路径效益比。”
“高价值?”他嘴角勾起一丝讥讽的弧度,“我的价值由我定义,不是年薪。我选择用我的逻辑去追捕真相,而不是为资本服务。这才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