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逻辑遇到本能(第2页)
巷道狭窄,宽度约2。1米,两侧建筑老旧,视野受限。
多个视觉死角,堆放的杂物、凹入的门洞。监控探头覆盖存在盲区,基于昨日调取的记录确认。
空气中的气味主要成分为油炸油脂、潮湿有机物、清洁剂残留。无异常化学制剂或腐败气味。
远处主干道交通噪音、附近店铺卷帘门开启声、滴水声。
目前无异常人声或脚步声。
早点铺后门,木质,锁具为老式弹子锁,门框上有数道新旧不一的划痕(需重点勘查)。
旁侧矮墙,高度1。2米,表面有油渍残留。垃圾桶,已满,等待清运。
他此行的直接目的是“幽灵盗窃案”的第二次现场勘查。
但更深层的目的,是验证一个假设。
是否存在一个被忽略的、持续性的环境观察者。
片警赵朗和路人提供的关于“那个孩子”的信息,虽然缺乏实证,但作为一个潜在变量,已被纳入他的模型。
他收起伞,从风衣内袋取出便携式强光手电和放大镜,开始对门锁及周围进行仔细检查。
他专注于那几道细微的划痕,试图分辨哪些是日常磨损,哪些可能蕴含信息。
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察角度,他下意识地向侧后方退了一步。
他锃亮的皮鞋,精准地踩在了一片干燥的水泥地上。
那只脚!
踩在了我的地方!
像一根烧红的针扎进了大脑。饥饿、焦虑、领地被侵犯的愤怒,瞬间混合成一种尖锐的恐慌,冲破了易小天警惕的阈值。
一声压抑不住的,从胸腔深处震动的低吼,从他喉咙里挤了出来。
“呜……”
像一只被踩到尾巴的猫。
那个男人猛地转头。
动作快得带起了风声。
易小天的世界骤然收缩,只剩下那双眼睛。
那不是他见过的任何人的眼睛。
不是老板娘那种暖烘烘的打量,不是其他流浪汉浑浊麻木的眼神,也不是警察那种带着审视却仍有温度的目光。
那双眼睛是冷的、平的、空的,像两块打磨过的玻璃,或者相机冰冷的镜头。
它们在“扫描”他,像扫描一件物品,分解成颜色、形状、威胁等级等一系列他无法理解的数据标签。
没有好奇,没有惊讶,甚至没有常见的厌恶或怜悯,只有一种非人的、纯粹的解析。
恐惧像冰水一样浇遍全身,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被冒犯的怒意。
“你。在那里做什么?过来。”
声音和眼睛一样。
平的,冷的,硬的。
像一块铁皮刮过石头,没有任何高低起伏,不像是询问,更像是一道不容置疑的程序指令。
跑!
这是身体的第一反应。
但退路被他巨大的身体无形地封锁了。
于是,防御本能接管了一切。
易小天像被无形的力量猛推了一把,整个人向后弹开,脊背重重撞在身后的木门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他几乎是不受控制地弓起了背,让自己看起来更大,每一根头发仿佛都竖了起来,喉咙里发出清晰、尖锐、充满威胁的“嘶——哈!”声,甚至下意识地露出了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