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崽子(第3页)
他拒绝了所有人的关心,一个人去浴室冲了很长时间的冷水,然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更加疯狂地投入训练,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执行一道冰冷的程序,精准,却毫无生气。
从那以后,赵朗就明白了,严序身上那层厚厚的非人类味的壳子,不是在警校才形成的。
那是在更早之前,由他母亲用一场场名为“教育”和“科研”的冰霜,一层层冻结起来的。
而警校的那次公开处刑,不过是又一场以“逻辑”和“科学”为名的理性暴政。
“对了,说正事,”赵朗几口喝完半碗豆浆,压低了些声音。
“就那‘幽灵盗窃’案,第三家了,还是老样子,技术开锁,精准得邪门,只拿小额现金和特定牌子的首饰,监控屁都没拍到。头儿压力很大,催得紧。你那边有啥新发现没?”
严序放下油条,从内袋拿出一个纤薄的平板电脑解锁,调出资料。
他的动作精准而高效。
“有。但存在逻辑悖论。”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展示他构建的现场模型和数据点。
“案犯对旧式弹子锁结构极其熟悉,手法纯熟,预估作案时间窗口极短,低于五分钟。这需要大量练习和极强的心理素质,符合惯犯或专业盗贼特征。”
“但是,”他话锋一转,放大了一个细节。
“三家受害人都提到,案发前一两天,都有‘奇怪的感觉’,比如觉得窗外有人看,或者听到细微的、无法定位的响动,但均未发现实质异常。”
“这不符合高效罪犯的行为模式,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情绪化、非理性的前期踩点行为,与后期高度专业化的作案手法,存在矛盾。”
赵朗摸着下巴上的胡茬。
“是有点怪……像是两个人干的……一个神经质望风的,一个高手动手?”
“可能性存在,但概率低于百分之十五。多人协作会增加暴露风险,与案犯表现出的追求绝对低风险的行为模式冲突。”
严序否定道,“更可能是,我们遗漏了某个关键数据点,未能将前期的‘异常感’与后期的侵入行为纳入同一逻辑链。”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像是无意间提起一个无关变量。
“昨天早上,在第二起案发现场附近,我遇到了一个行为异常的少年。”
赵朗正吸溜着一只小笼包,闻言抬头,含糊不清地问:“异常?多异常?小偷小摸?”
“不。领地意识极强,抗拒交流,对陌生人有高度警惕性和攻击性。发出威胁性非语言声音。”
“附近居民认识他,说他叫易小天,没人听过他说话,早餐店老板娘可怜他,每天会给他留点食物。”
严序的描述如同在给一个未知生物做分类。
“易小天?”赵朗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大腿。
“嘿!你说那‘小猫崽子’啊!我知道他!就住在那边废弃报刊亭里是吧?片区里的老住户了,好几年前就在这儿晃悠了,没人知道他从哪儿来的,也没人听他开过口,就挺机灵的,跑得还快。”
“你对他有了解?”严序看向赵朗,眼神里带上了分析意味。
“算不上了解吧,”赵朗挠挠头,“片区里这种边缘小孩多少都知道点。”
“他不惹事,就是有点……嗯,像个小动物,有自己的地盘。以前有混混想抢他东西,被他挠得满脸花,凶得很。但你不招惹他,他也不搭理你。怎么,你觉得他跟案子有关?”
赵朗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目前没有证据指向他参与犯罪。”严序冷静地说,“他的体格和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不符合技术开锁所需的专业训练特征。但是——”
他再次调出平板上的地图,标记出三个案发地点和易小天常活动的区域。
“他的主要活动范围,与三起案发地点存在高度地理重叠。而且,据附近的人和你的描述,他拥有对该区域极高的、24小时不间断的熟悉度。”
严序想了想,道:“他可能是一个……未被记录的、持续运行的环境监测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