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佛子王维二(第3页)
朱泚称帝的时候,他刚刚被圣人重用。光阴似箭,却比不上裴延龄几句佞语。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韩愈不打招呼,就把写好的文章送了出去。
柳宗元先是听到谏议大夫那边根本不把韩愈这个前进士的话当回事,而后才从韩愈那里要到草稿。
“天声都劝我们别太在乎。”
“怎么能不在乎?”柳宗元颇有怨言,“这么好的文章,我竟然不是第一个读者。”
哦。
刘禹锡问:“写了什么?”
“哎呀,忘带了。”柳宗元很是尴尬,“天声说了,不如高卧且加餐,下次我再拿给你。”
【……酌酒与君君自宽。举杯消愁愁更愁。你说,王维和李白真的不认识吗?你看这两句有多像!
但他们肯定互相读过对方的诗吧?之前讲的王维的《少年行》和李白的《侠客行》都写了“纵死侠骨香”,太巧了吧。】
【……怎么不理我呀?在电脑和谁聊天呢?我看看,原来有人要交稿子啊,太好了!
写一点,发一点?如你所说,他肯定心里有愧。】
元稹看着菱花百炼镜上突然弹出的新鲜画面,他仔细分析天声和镜子之间的关系。
不过很快,他被镜子上突然出现的《诤臣论》吸引了注意力。
他不经意间碰了一下那三个字,镜子上瞬间变成一篇文章。
竟然能互动!
元稹手指在镜面上划来划去,滚动查看这篇署名为“韩愈”的文章。
他在文章回答别人的提问,但通篇看下来,是自问自答,讽刺谏议大夫阳城。
元稹从兄长那里,听说过这个人。
彼时阳城隐居在夏邑,乡亲们遇到事情总找他去评理。他说话有理,从不偏袒自己人,因此美名远扬。一听就是个好人,不是吗?
为了备考制科,元稹每日作诗。今天的练习,就写阳城好了。他拿起笔——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
这样厉害的人,不写诗也能做官。
反正他没参加科举。
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舟。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
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虬。
这么厉害的人,在韩愈的笔下却很是不堪。
他看不惯的究竟是阳城还是皇帝呀?
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
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辀。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
当今天子用绫罗绸缎,以金舆华车,请来阳城担任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