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一波三折5k(第2页)
谁不知道,高所的本行,就是材料啊。钢铁也是铁,铁氧体也是铁,没毛病。
虽然这个想法未免朴素过了头,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但是对于高振东来说,倒也歪打正着,反正他有办法就是了。
高振东的话,让1201厂的同志们彻底放下心,果然,这种事情,找高所就对了,还正好凑到人家的专业方向上。
“别的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同志们来都来了,高振东关心的问道。
“暂时没有了,这个东西现在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材料和运动精确控制的问题。运动精确控制方面,您这里的三分厂光刻机组的同志正在根据您给的指导,进行直线电机的研发,进度不错,现在您给解决了记录材料的问题,我们这边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1201外设研究所的同志们的心情,那不是一般的好。
别看高所除了重大问题之外,一般不怎么出手,甚至很少出现在1201厂和外设研究所,但是同志们都知道,那是因为他工作实在太忙。
而且高所不出手则已,但凡是重要的疑难问题,找到他基本上有求必应。
这也是同志们佩服他的另外一个地方,同志们倒没有迷信到觉得高振东就什么问题都能手到擒来,他们佩服高振东的,是他对新课题的把握能力。
只要他准备搞的新课题,就必定有信心、有技术、有把握、有条件能做好,遇见什么疑难杂症,他这里也能药到病除,说明他在他发起每个课题之前,对这个课题的前景、问题、疑难点等,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这一点,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因为高所搞的事情都足够新,想做到这一点就更难。
送走1201厂的同志,高振东坐下来在系统里翻找,8次抽奖机会还是有的,但是他不准备走ai的路子,没估计错的话,铁氧体这东西有非常明确的解决方案。
这个材料能解决好几方面的问题,8次还是值得的,就这,都得感谢那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就得16次。
果然,他没有猜错,在搜索结果里,高振东甚至看到了一本去年国内印发的《国外科技资料译丛——铁氧体材料》。
之所以说是印发而不是出版,是因为这份资料封面上明晃晃的写着几个字,“内部资料”,这自然不可能是公开出版物。
国内搞这东西果然早,实际上在和隐身涂料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显得很神秘,但是相当多的人,哪怕是60年代的人都接触过这东西,例如收音机,里面的这玩意儿老多了。
不过应用方面,这年头自然想不到隐身涂料上面去,而是无线电、电子电器、射频等比较传统的方面。
不过高振东并没有在搜索结果里选择这份材料,搜索结果只能选一个,选这个的话就太浪费,毕竟这是国内去年就有的材料,总不能越搜越回去嘛。
好在搜索结果足够丰富,高振东在众多结果中选定了一份看起来综合性足够强的。铁氧体是一个比较大的门类,综合性不够强的话,可能没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高振东取出材料,细细的把主要内容浏览了一遍,改变了原定计划。
他本来是准备找十二机部搞铁氧体元件的同志,来负责这件事情的落地,但是现在看来并不合适。
这东西的制备,三轧厂的同志都比他们专业更对口,毕竟根据材料对铁氧体的发展综述分析,高振东估计现在十二机部的同志生产铁氧体材料还是用的烧结粉碎这套法子,用不上。
这套法子对于十二机部搞点元器件啊什么的倒是够用了,至少够十二机部整点收音机电视机什么的用,但是对于高振东的目的来说,首先一个粉碎后的颗粒均匀性和颗粒细度就达不到要求。
再说了,就算是烧结粉碎,高振东这里可有人比十二机部的大部分同志都强。
高振东抄起电话,打向了技术处的工艺科。
“荣国,你来我这里一下。”
没多久,高振东刚到三轧厂就跟着他一起奋斗的老班底,刘荣国同志乐颠颠的跑了过来,现在他也是三分厂技术处工艺科的副科长了,干劲十足。
“总工,您叫我?”虽然现在位置上去了,很多时候也在忙钢铁手册的事情,但是刘荣国还是怀念一开始跟着高振东烧热电偶电极的日子,那是他工作走上高速轨道的起点,而且新奇味十足。
“对,有个新东西,交给你来搞一搞。可能用到烧结,也可能用到化学方法,总之,你要把这场仗打漂亮!”可能用到的材料不止一种,需要用到的工艺可能就很多。
刘荣国知道高振东的习惯,就是爱用一些部队上的口语,这和高总工的出身有关,现在刘荣国自己都爱上了这种感觉,一下子站得更笔挺了:“保证完成任务!”
“来来来,我们先搞这个。”高振东抽出一部分资料递给刘荣国。
“咦?四氧化三铁?”
刘荣国看着这次需要的产物,有点意外。这东西需要这么正儿八经的嘛?要多少,给自己打一个电话,分分钟就弄过来了,都不需要生产,仓库里大把。
听着他的话,高振东脑袋里突然想起了一个“四仰化三铁”的梗,差一点一声“man!!!”脱口而出。
好不容易压住这个冲动,高振东点了点头:“嗯,你继续看。”
刘荣国继续往下看,这回不是意外,而是惊吓。
“啊?这么细?!!!”
这个四氧化三铁,是要粉状的,这倒是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