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第1页)
过完年京城却没暖和多少,秋宴答应他们,待到三月天气回暖带他们去踏春。
之后傅清择和苏朗就日日盼着时间过得再快些。
有了盼头日子便过得飞快。
春分刚过三日,王府外的垂柳便爆出了米粒大的新芽。
傅清择看着窗棂边的蝴蝶发呆,忽然廊下传来熟悉的环佩声——那是少傅系在腰间的羊脂玉佩,耳边一响起清越的声响,他两就不约而同念起书来。
“别装了你们两个,今日换些新鲜功课如何?”秋宴一身月白锦袍,袖口绣着暗纹兰草,手里那柄青玉柄麈尾轻摇着,“我已经安排好了,带你们出去春游。”
傅清择猛地从榻上弹起,玄色常服的衣角扫过案上的《孙子兵法》。
他早听说过城外护城河畔的桃花开得正好,只是现在还不到三月。
出宫的马车辘辘碾过青石板路,秋宴撩起车帘一角,看街旁酒旗在暖风里招展。卖花姑娘竹篮里的迎春开得热闹,嫩黄的花瓣沾着晨露,被穿粗布短打的孩童指来指去。
老槐树下正有个老农蹲坐着编竹筐,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青黄相间的竹篾间。
没过多久,马车已驶出青龙门,城郊的旷野豁然铺展在眼前。
护城河畔的桃林早已褪去残冬的萧瑟。千树万树的桃花如云霞堆叠,风过时落英簌簌扑在青石小径上,连空气里都浮动着甜丝丝的香气。
苏朗踩着花瓣跑在前头,锦靴很快染了些粉白,他却只顾着数枝头的蜜蜂,忽然被脚下的藤蔓绊了个趔趄。
“当心。”秋宴快步上前扶住他。
这孩子自小循规蹈矩,虽通读诗书,却少见这般野趣。
他弯腰拾起一枚完整的桃花瓣,递到他们掌心:“你们可知这花除了观赏,还有别的用处?”
傅清择捏着那薄如蝉翼的花瓣,鼻尖萦绕着淡淡的香。
苏朗想起长姐屋里熏香用的桃花膏,又记起《千金方》里记载的润肤方子,便脆生生答道:“可制香,可入药。”
秋宴赞许地点头,指了指不远处的田埂:“再往那边走,看看那边有什么。”
田垄上的农人正弯腰插秧,泥水溅湿了裤脚也浑然不觉。秋宴站在田埂边,看那翡翠般的秧苗被一双双粗手插进软泥,忽然问:“他们日日劳作,会觉得辛苦吗?”
傅清择望向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轻声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自然是辛苦的,但看着亲手种下的禾苗一点点长高,也有个盼头。”
说话间,一个扎着总角的孩童提着竹篮从田埂那头跑来,篮子里盛着刚蒸好的麦饼。
他看见了秋宴身上的锦袍,怯生生地往后缩了缩,却被农妇推了一把:“还不快给大家尝尝新麦。”
秋宴接过麦饼时,指尖触到篮子边缘粗糙的竹节,那麦饼带着柴火的焦香,咬下去满口清甜。
傅清择和苏朗也学着少傅的样子掰了块麦饼,粗粮的颗粒感硌着舌尖,却比御膳房的糕点更有滋味。
他看见农妇腕上戴着个发旧的镯子,忽然想起自己前几日还因为不满打碎几个翡翠玉镯,脸颊微微发烫。秋宴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柔声道:“你们可知道,这麦饼里也藏着治国的道理?”
春风拂过他额前的碎发,露出光洁的额头,倒有了几分少年天子的模样。
既然傅清择必然要成为下一任新皇,那秋宴必须做好教诲和引导,这是他的职责。
他看着田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便是这田中的水,君王若能如春雨般滋养,方能收获国泰民安。”
两人若有所思的点头。
“这么小的孩子也要下地干活吗?"苏朗不禁问道,一路走来田野上不少小孩跟着爹娘劳作。
秋宴轻叹:"春耕秋收,又要纳税又要自足,关乎着一年温饱,全家老小谁也不敢懈怠。所以农家孩子,五六岁便要学着帮衬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