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定址(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希望如同微弱的火苗,在接连几天的奔波与失望中明明灭灭。何欢几乎踏遍了沉姨所在片区所有可能出租的铺面。不是租金高昂得让他这个手握“百万”资金的“阔佬”都暗自咋舌,就是位置偏僻得让人看不到未来,再不然就是格局奇葩,完全不符合一家生鲜超市的需求。那家带转让费的店铺,在经过林薇邮件里长达三页的“风险提示”和“谈判要点”远程武装后,他去谈了一次。对方态度强硬,转让费一分不让,更关键的是,原租约只剩两年,后续续约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被林薇在电话里坚决否决:“风险不可控,沉没成本过高,否决。”

【项目资金池】在支付了若干笔小额考察交通费和又一轮给林薇的咨询费后,余额跌破了99万大关。看着数字缓慢却坚定地下降,何欢的心也一天天往下沉。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或许这个看似充满生活气息的片区,根本容不下他理想中的那家“省心优选”?他甚至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要扩大搜索范围,去那些更偏远、租金也更低廉的地方寻找机会。

就在他几乎要被焦虑淹没,准备踏上前往城市边缘区域看房的地铁时,转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这天下午,心存一丝不甘的他再次鬼使神差地绕到了菜市场对面那条相对热闹些的街道。他下意识地又瞥了一眼那几家他早已烂熟于心的小店。忽然,他注意到一家之前一直关着卷帘门、贴着“旺铺招租”但电话始终打不通的文具店门口,贴上了一张新的A4纸。纸张崭新,上面打印着两个稍显潦草却清晰的大字:“转租”。下面还用黑色水笔手写了一个电话号码。

何欢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这家店的位置比之前那家超市更好!它正处在丁字路口的拐角,两面采光,人流比那条内街要密集得多。他之前来看过好几次,但卷帘门始终紧闭,电话也无人接听,他一度以为店主不急于出租或者已经租出去了。

他立刻按照号码拨了过去,心脏在胸腔里擂鼓。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一个带着浓重口音、听起来有些疲惫的中年男声传来:“喂?哪个?”

“您,您好!我看到您贴在文具店门口的转租信息,想咨询一下。”何欢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沟通后得知,老板姓张,因为老家母亲突发重病,急需他回去照顾,打算尽快将店铺转手,好结清这边的琐事。店铺面积约60平米,租金相对于这个位置来说还算合理,最重要的是,没有转让费!但对方也提出了要求:希望接手方能尽快定下,并且愿意一并承接店内所剩不多的文具库存,他可以便宜处理。

挂掉电话,何欢强压下几乎要冲出口的激动,他没有立刻回复对方。他先绕着店铺走了好几圈,像一头审视领地的幼狮。他仔细观察了周边环境:对面是沉姨所在的菜市场,侧面是几个老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人流结构以家庭主妇和老年人为主,符合他的目标客群。他甚至留意了下午时分阳光照射的角度,判断店内采光情况。然后,他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他再次拨通了沉姨的电话。

“沉姨,菜市场对面街口那家‘新世纪文具店’,您知道吗?老板姓张,说家里老人生病要回老家,急着转租。您了解这家店或者这个张老板为人怎么样吗?靠谱吗?”何欢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急切。

电话那头,沉姨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般说道:“哦!老张家那文具店啊?知道知道!开了好些年了,老张人挺老实的,就是话不多,闷头做生意。最近是听说他家老太太病得厉害,在老家医院躺着呢,估计是真急着回去。店没啥问题,就是卖点本子笔什么的,地段是真好。”

有了沉姨这句“人挺老实的”和“地段是真好”的背书,何欢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一大半。但他没有冒进,立刻又给林薇发了条微信,简要说明了情况,并将店铺地址和能从转租老板那里问来的原房东基本信息发了过去,付费请她利用专业渠道紧急查询一下该房产的产权是否清晰、有无抵押或法律纠纷记录。

林薇的回复很快,在何欢又支付了一笔加急查询费后,反馈结果良好:产权清晰,登记在一位个人房东名下,无已知抵押和查封记录,也无重大法律纠纷。【项目资金池余额:989,200元】。这笔钱花得何欢肉疼,但却买来了安心。

做完这些外围功课,何欢才再次联系了那位张老板,约定了第二天上午正式看店。

第二天,何欢提前十五分钟就到了店门口。张老板也如约前来,一个看起来憨厚却眉宇间带着愁容的中年男人。他费力地拉起了陈旧的卷帘门,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店里果然堆着一些文具库存,货架蒙着灰,空气中漂浮着旧纸张和淡淡的墨水味。但整体空间方正,没有多余的承重柱,层高也足够,靠里的位置还有一个简易的洗手间,意味着有上下水!这对接下来的生鲜经营至关重要。基本符合“省心优选”前期的需求。

谈判过程比想象中顺利。或许是因为急于脱身回老家,张老板在租金上并没有太多坚持,甚至愿意以极低的价格将店内所有的文具库存一并转让给何欢处理。何欢牢记林薇的叮嘱,没有当场拍板,而是强压着激动提出:“张老板,价格我没问题。但流程上,我需要一份正式的租赁合同,并且需要和原房东见面,三方一起确认租约变更事宜,您看可以吗?”

“应该的,应该的。”张老板连连点头,似乎对何欢的谨慎表示理解,“房东我也联系好了,下午就有空过来。合同。。。你看看怎么弄?我这边没有现成的。”

“合同我来准备。”何欢深吸一口气,说道。他立刻走到店外,再次联系了林薇,将谈判情况快速告知,并又支付了一笔费用,请她根据之前讨论的要点,紧急起草一份标准、规范的租赁合同,并请求她远程电话指导他下午与房东的会面。【项目资金池余额:988,500元】。

整个下午,何欢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他一边在手机上和电脑上反复查看林薇发来的合同范本,标记出关键条款,一边在脑海里模拟房东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按照林薇的指导进行回应。他感觉自己像个即将走上重要考场的学生,而考官是一位陌生的、可能很精明的房东。

与原房东的见面约在店里。房东是个看起来五十岁左右、穿着polo衫、眼神里透着精明的男人。他对何欢的年轻和初次创业的身份果然流露出一些疑虑。“小何是吧?刚毕业?打算做什么生意啊?能做得长吗?”问题直接而略带审视。

何欢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显得沉稳,他不卑不亢地沟通,简要介绍了“省心优选”的理念,并适时出示了林薇准备的那份极其专业的租赁合同,重点指了指关于租期、租金和违约责任的关键条款。“房东先生,我们虽然是初创,但非常注重合规和长期经营。这份合同能最大限度保障我们双方的权益。”他还暗示启动资金充足,支付租金绝不会有问题。

房东拿起合同仔细看了几条,眼神中的疑虑明显缓和了许多。这份合同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他的预期,让他觉得对方不是胡闹的年轻人。最终,在三方的协商下,一份新的租赁合同基本框架达成一致:租期三年,租金按年小幅递增,店内现有文具库存折价由何欢接收。何欢当场通过手机银行,从系统项目资金中支付了定金,约定好次日签署正式合同。

当房东和张老板先后离开,卷帘门再次被何欢拉下,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时,他背靠着冰冷的金属门,缓缓滑坐到布满灰尘的地上。

夕阳的余晖从门缝里挤进来,在空旷的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温暖的光带。

空气中依旧漂浮着旧纸张和墨水味,但此刻,这味道却仿佛带上了一种新生的气息。

他环顾这个空旷、陈旧却潜力无限的空间,心脏后知后觉地、剧烈地跳动起来,声音大得在寂静的店里仿佛能听到回响。

找到了。

“省心优选”的安身之处,找到了。

虽然前期投入又增加了一笔库存转让费,但省下了昂贵的转让费,而且位置绝佳,人流稳定,格局完美。

他掏出手机,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先是给沉姨发了条语音消息,声音里是掩不住的兴奋:“沉姨!店定下了!就是您说的老张那家文具店!太感谢您了!多亏了您的信息!”

然后又给林薇发了条文字消息:“林律师,谈妥了,明天签合同。这次真的多亏有你。咨询费尾款我现在转过去。”他操作手机,支付了林薇本次服务的尾款。【项目资金池余额:987,800元】。

做完这一切,他依旧坐在地上,没有立刻起来。他想象着货架立起、灯光点亮、新鲜水灵的蔬菜水果整齐码放、冷柜嗡嗡作响的样子,想象着顾客在这里悠闲挑选、最终满意而归的笑容。

身体的疲惫依旧存在,但一种巨大的、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混合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如同温暖的潮水,汹涌地淹没了他。

万丈高楼,终于打下了第一块坚实的地基。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