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届古人的KPI真能要人命啊(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真是困了就递枕头!虽然卖书有点败家,但紧急情况嘛!

“墨香斋……书坊……”他记下这个名字。看来,明天非得进城一趟了。

他拿起原主一本批注最多的《孟子集注》,拍了拍灰。

“孟夫子,对不住啦,暂时委屈您老一下,等我发达了……呃,等我把KPI搞定,一定赎您回来!”

他小心翼翼喝完那碗凉透的粥,把碗洗干净,借着最后一点天光,又捧起那本破《论语》,嘴里嘀嘀咕咕地开始他的“代码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嗯,就是每天要三次复盘代码,看看有没有bug,需求理解歪没歪……”

茅屋里,低沉又专注的嘀咕声持续了很久。

直到月光从窗纸的破洞漏进来,洒下一小片清辉。

第二天一早,张九九用块破布小心包好那本《孟子集注》,揣进怀里,深吸口气,凭着原主那点模糊记忆,朝县城方向走去。

真正走出村子,他才算头一回接触这个时代。

县城比他想的热闹。青石板路两边店铺林立,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穿长衫的读书人,挑担的农夫,坐小轿的富家小姐……形形色色,活脱脱一幅明朝市井图。

他没心思细看,一路打听,总算找到城南的“墨香斋”。

店面不大,古色古香,里面飘着淡淡的墨香和旧纸味。一个戴瓜皮帽、留山羊胡的老掌柜,正坐在柜台后扒拉着算盘。

张九九定定神,努力让自己看着别太虚,走了进去。

“掌柜的,请问……您这儿收书吗?”他拿出那个小包裹,打开,露出里面的《孟子集注》。

老掌柜抬眼皮瞥他一眼,又扫了扫那书,慢悠悠接过去,翻了几页。

“嗯……朱子批注的……版本寻常,保存尚可,批注杂乱,不值什么钱。”老掌柜语气平淡,“十文。”

“十文?!”张九九差点跳起来。系统要五十文!这杀价直接砍到脚脖子了!

“掌柜的,您再看看,这批注虽说……乱了点,也是心血啊!纸墨也还成……”他试着挣扎一下。

“十五文,顶天了。”老掌柜无动于衷,一副“爱卖不卖”的架势。

张九九心凉了半截。完不成激励任务,就拿不到书写工具,晚上没法练默写,主线任务可就悬了!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认命时,一个略带油滑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来。

“哎呦,这不是张老弟吗?怎么,日子过不下去了,开始典当家底了?”

张九九一回头,看见个穿绸布短褂、身材微胖、满脸堆着精明笑的年轻男人走进来,一双眼睛滴溜溜地在他和书之间转悠。

正是昨天在王婶家门口见过,还对他那套“投资理论”显露出兴趣的小贩——钱多多。

钱多多凑近柜台,笑嘻嘻地对老掌柜说:“孙掌柜,您这价压得可不厚道。这书虽说批注乱了点,好歹是正经朱注本,纸墨也行,市面上少说三十文起吧?”

老掌柜哼了一声,没搭腔。

钱多多又转向张九九,笑容更热情了:“张老弟,卖他不如卖我。我出三十五文,咋样?就当交个朋友。”

张九九一愣,瞧着钱多多那精明的眼神,心里顿时拉响了警报。

黄鼠狼给鸡拜年?他想干嘛?

这书,是卖给压价狠但看着规矩的书坊掌柜,还是卖给这个出价高却摸不清路数的奸商?

主线任务的危机还没解,新的难题又砸脸上了。

这半路杀出来的钱多多,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别有所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