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毕罗 果香裹怨的叹息(第2页)
“我是一个旅人,偶然吃到了你留下的樱桃毕罗,知道了你的故事。”陈墨温和地说,“我知道你对这棵樱桃树念念不忘,所以特意来这里,帮你采摘几颗樱桃。”
阿樱姑娘的眼神里满是惊讶,她看着陈墨,又看了看樱桃树,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这棵树……是我当年亲手种的。那时候,我刚进宫,皇后娘娘很喜欢我,让我在这偏院住下,还让我种了这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开花的时候,院子里满是花香;夏天,樱桃成熟了,我就会采摘下来,做成樱桃毕罗,分给宫里的姐妹们吃……”
“后来呢?”陈墨轻声问道。
“后来,皇后娘娘要举办寿宴,让我绣一幅‘百鸟朝凤图’,作为寿礼。我绣了整整三个月,眼看就要绣好了,可就在寿宴前一天,我不小心打翻了墨水,把绣布弄脏了,还弄坏了一部分花纹。皇后娘娘很生气,说我不恭敬,把我赶出了皇宫。”阿樱姑娘的声音带着哽咽,“我离开皇宫后,无家可归,只能住在城外的破庙里,没多久就得了重病。我临死前,还想着这棵樱桃树,想着宫里的岁月,想着那些和姐妹们一起吃樱桃毕罗的日子……”
陈墨看着阿樱姑娘,心里满是同情。他走到樱桃树下,小心翼翼地采摘了几颗鲜红的樱桃,放在手里:“阿樱姑娘,这是你种的樱桃树结的果,我帮你摘下来了,你看看,还是当年的味道吗?”
阿樱姑娘慢慢走过来,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樱桃,眼神里满是温柔:“是这个味道,和当年一样,又甜又酸,满是阳光的味道。”她的眼泪掉在樱桃上,却没有留下痕迹,“谢谢你,帮我来看这棵树,帮我摘下这些樱桃。我在这樱桃毕罗里待了这么久,就是想再看看这棵树,再尝尝这樱桃的味道,现在,我终于如愿了。”
陈墨从包袱里拿出一张油纸,把采摘的樱桃包好,对阿樱姑娘说:“我知道你还有遗憾,我带你去你的坟前,把这些樱桃放在那里,让你能永远记得这棵樱桃树,记得宫里的岁月,好吗?”
阿樱姑娘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感激:“好,谢谢你。”
陈墨带着阿樱姑娘的魂魄,离开了皇宫,朝着城外的方向走去。一路上,阿樱姑娘的身影始终跟在他身边,眼神里的怅惘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释然与平静。
他们来到城外的一片荒坡,这里就是阿樱姑娘的坟前。坟前没有墓碑,只有一块小小的石头,上面刻着“阿樱之墓”四个字,显然是当年有人特意为她立的。陈墨把包好的樱桃放在坟前,轻声说:“阿樱姑娘,这是你种的樱桃树结的果,我把它放在这里,你可以永远记得这棵树,记得那些美好的日子。”
阿樱姑娘的身影站在坟前,看着那些樱桃,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像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谢谢你,我终于可以放心了。我会永远记得这棵樱桃树,记得宫里的岁月,记得那些和姐妹们一起吃樱桃毕罗的日子。”
说完,阿樱姑娘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像晨雾一样,慢慢消散在阳光里。就在她的身影消失的瞬间,陈墨怀里的银汤勺光芒也暗了下去,恢复了原本的模样。
陈墨看着阿樱姑娘的坟前,心里满是平静。他知道,阿樱姑娘的遗憾终于解开了,她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三、记录食谱,传承阳光
当天下午,陈墨回到了王记毕罗铺。掌柜看见他回来,赶紧迎了上去:“客官,怎么样?找到那棵樱桃树了吗?”
“找到了,也帮阿樱姑娘了却了心愿。”陈墨笑着说,“现在,她的魂魄已经消散了,再也不会有遗憾了。”
掌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阿樱姑娘终于可以安心了。我这就去做几个樱桃毕罗,你尝尝,现在的樱桃毕罗,肯定没有了之前的叹息,满是阳光的味道。”
没一会儿,掌柜端着几个刚出炉的樱桃毕罗走了过来。陈墨拿起一个,咬了一口——樱桃的酸甜在口腔里散开,外皮的酥脆与内里的柔软完美融合,没有了之前的幽怨与怅惘,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香甜,满是阳光的明媚,让人吃了心里暖暖的。
“好吃,”陈墨笑着说,“这才是樱桃毕罗该有的味道,满是阳光的味道。”
掌柜也笑了:“以后,这樱桃毕罗里再也不会有叹息了,阿樱姑娘安心了,这毕罗也就变得香甜了。”
当天晚上,陈墨住在毕罗铺附近的一家客栈里。他借着油灯的微光,拿出《味魂录》,开始记录樱桃毕罗的食谱。布帛上已经写满了之前的食谱,从金钱蟹饼到运河鱼鲊,从藕粉圆子到驴蹄子面,每一道菜都藏着一个故事,而今天,他要为这道樱桃毕罗,写下属于它的篇章。
他先在布帛上写下“长安樱桃毕罗”六个字,字迹工整而认真。然后,他根据掌柜的讲解,结合自己的观察,细细写下食材与步骤。
写完制作步骤,陈墨放下炭笔,指尖轻轻拂过布帛上的字迹,脑海中浮现出阿樱姑娘站在樱桃树下采摘果实的身影,还有她捏着毕罗褶皱时温柔的模样。他顿了顿,拿起炭笔,在步骤下方添上一段小字注解,将阿樱姑娘的故事与这份手艺的温度,一并记入:
“此毕罗初藏绣女怅惘,樱桃酸甜中含幽怨,食之若闻轻叹;今释情丝于宫苑樱桃树,甜得纯粹,满是阳光明媚。阿樱姑娘以樱桃为念,以毕罗为寄,将宫苑岁月的美好与遗憾,都揉进这麦香与果香之中。其做毕罗时,尤重褶皱之形,仿樱花绽放之态,谓‘食毕罗如赏春樱’。今记此谱,不仅为传制毕罗之法,更为传一段赤诚:世间滋味,无关贵贱,唯藏于心者,方能动人。愿尝此毕罗者,皆能忆起:长安宫畔曾有绣女,以樱桃为媒,留一段温柔岁月;亦愿此后做毕罗者,皆能在褶皱间藏入心意,让寻常吃食,也成情感之桥。”
落款处,陈墨写下“盛唐长安宫畔,陈墨记于王记毕罗铺后”,而后又想起掌柜说的话——阿樱姑娘当年总爱将多余的樱桃熬成酱,封入陶罐,待冬日里取出抹在毕罗上,便也算留住了春日的甜。他又在注解旁添了一行小字:“阿樱姑娘秘传:樱桃酱可佐毕罗。取新鲜樱桃去核煮烂,加白糖收浓,封罐保存,冬日用之,风味尤佳。”
写完,陈墨小心翼翼地将《味魂录》叠好,放入包袱中。窗外的月光透过客栈的窗棂,洒在桌上,与油灯的微光交织,温柔得像阿樱姑娘当年哼过的歌谣。他摸了摸怀里的银汤勺,勺身微凉,却仿佛还留着樱桃树旁那缕粉色光晕的温度——那是阿樱姑娘释然的笑容,是这段故事最温暖的印记。
次日清晨,陈墨特意早起,带着记录好的食谱,再次来到王记毕罗铺。此时的铺子里,早已挤满了食客,掌柜正忙着给客人盛毕罗,脸上满是笑意。见陈墨进来,掌柜赶紧迎了上去:“陈公子,你来得正好!今天的樱桃毕罗卖得格外好,客人们都说,这毕罗里满是阳光的味道,吃着心里亮堂。”
陈墨笑着点头,从包袱里取出《味魂录》,翻开关于樱桃毕罗的那一页,递给掌柜:“掌柜,这是我记录的樱桃毕罗食谱,里面还加了阿樱姑娘当年做毕罗的小细节,您看看,要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掌柜接过布帛,仔细读着,眼眶渐渐红了:“没错,没错!阿樱姑娘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尤其是这樱花形状的褶皱,还有樱桃酱的法子,都是她独有的手艺。陈公子,谢谢你,把阿樱姑娘的手艺这么仔细地记了下来,这份恩情,我记在心里。”
“掌柜不必客气。”陈墨说,“阿樱姑娘的手艺,本就该被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长安城里,曾有这样一位绣女,用樱桃与面粉,藏了一段温柔的岁月。”
掌柜把食谱还给陈墨,又递给他一个油纸包:“这是刚烤好的樱桃毕罗,你带着路上吃。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要是想吃樱桃毕罗了,就回来,我给你做。”
陈墨接过油纸包,里面的毕罗还带着温度,香气透过油纸飘出来,满是阳光的明媚。他谢过掌柜,转身走出毕罗铺,沿着宫墙外侧的小路慢慢离开。怀里的《味魂录》揣得紧紧的,银汤勺贴着布帛,仿佛在轻轻呼应——他知道,这道樱桃毕罗,不是《味魂录》里的最后一道菜,往后的旅程中,还会有更多藏着故事的吃食,等着他去遇见,去记录,去传递那些跨越时光的心意。
走在长安的晨光里,陈墨咬了一口怀里的樱桃毕罗,麦香与果香在口腔里散开,甜得纯粹,暖得人心。他抬头望向宫墙内的方向,仿佛能看见那棵高大的樱桃树,在阳光下舒展枝叶,满树鲜红的果实,像一颗颗藏着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阿樱姑娘未曾说完的遗憾,也照亮了这份手艺传承的路。而他的《味魂录》,也会在这样的时光里,一页页变厚,装满长安的烟火,装满人间的温情,装满那些藏在食物里的,不为人知的温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