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页)
就像亚文化里能够衍生出一百个鄙视链,越是小众的圈子,反而更加泾渭分明。
目光扫到教室后方的时候,她在角落里看到了韩行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学期上课时他总是坐得很远,此时更是和梁至遥分隔在教室的对角线两端。
明明以前也钟爱前两排的位置,现在却仿佛避之唯恐不及,大概是因为心虚。想到对方以听不清老教授讲课为代价躲到教室最后一排,梁至遥不禁在内心嗤笑。
电梯间耸人听闻的八卦错漏百出,但作为谣言来说,三分真七分假的要素倒是拿捏得刚刚好。
韩行舟就是那个被传“和她分手”的男朋友,只不过事实是两人根本没谈过恋爱。
他们相同专业,大一开学就认识了,但自从上学期某节课小组作业被分到一起,关系才变得熟稔。
对方长相不差,性格也还不错,多次发出各种形式的邀约,追求她的意思表露得很明显。
梁至遥倒是不讨厌这个人,只是总感觉两人相处时欠缺点什么,通俗地说,就是不来电。
结果倒是不用她多做纠结,大二快结束时,父母的生意突遭变故,资金链陡然断裂,又遭到合伙人背刺,不仅家里的资产全搭进去,甚至还欠了债。
于是她瞬间从江浙沪中产独生女变为面临断供的穷困留学生,还是两年后才能本科毕业的那种,可以说人生瞬间进入了地狱模式。
得知这件事,韩行舟几乎立刻查无此人,安慰两句后就此冷淡消失,也许是担心梁至遥会向追求者借钱来考验真心,连微信上都再也没敢关心过她的近况。
恰好学年结束,她留在美国做暑期实习,对方则一考完试就马上飞回国了,有了时差,更断联得心安理得。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两人连情侣都还不算,梁至遥本来十分理解,只是大三开学后,见对方连上课选位置都刻意躲着自己,撇清关系到这个地步,不由感到好笑。
“谢啦。”
身旁甜美的女声打断了梁至遥神游的思绪。她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容量很大的不锈钢水杯,看样子像是用来帮她占座的,但冰冷的直男配色又显然不符合美女室友的气质。
叶歆拿起那个“直男”水杯,对着从后排走过来的高个子男生露出一个弧度很大的微笑。
“不客气。”对方扬了扬手上的水杯便离开了,空气中却留下一股不太明显的木质香气,大概是他身上喷的香水。
这个人正是梁至遥刚才腹诽的“松弛感美籍华裔”其中一员,中文名叫谭序。
但他似乎是从高中才开始来美国读书的,既不像纯正abc那样与中国人泾渭分明,也与他们这些刚过来不久的留学生不完全相同,是恰好介于其间的微妙存在,反倒在两个圈子里都能混得开。
只是不知道他何时跟叶歆变得这么熟了。
叶歆眨了眨眼说:“我身上根本没东西能帮你占座嘛,就随便问人借个杯子放着啦。”
事出有因。她的室友不仅是个大美女,还恰巧空窗期,每周五晚上则是她“翻牌子”和追求者约会的固定时间。
因此,不像梁至遥可以从大容量背包里随意抽出笔记本电脑或讲义用来占座,此时叶歆早就穿上了精致得足以随时赴宴的小裙子,全身上下一个口袋都找不到,身上挎的也是某个奢侈品大牌新出的圆筒小废包,几乎塞不下一根口红,纯粹起个装饰作用。
老教授姗姗来迟,梁至遥难得起了八卦之心:“随便问人?是他主动帮忙的吧?”
客观评价,叶歆的美貌在亚洲人的审美里属于惊人级别,虽然美国人似乎不懂得欣赏白皙纤瘦、甜美风格的亚洲美女,但中国留学生里趋之若鹜的大有人在。
做室友两年多,她也不是第一次见到有男生变着花样献殷勤了,提供物品帮忙占座只能算最不痛不痒的一种,连示好都算不上。
“嗨,不是啦,”对方摆摆手,开玩笑道:“而且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金融男嘛,狗都不谈。”
这话似乎是针对已经在金融行业就职的上班族而说的,没成想金融专业的大三学生也会中枪,不知道算不算殃及池鱼。
而且谭序的金融男“血统”并不十分纯正,双专业同时修了计算机作为or,不止和她们在一起上人机交互的所谓“水课”,还额外注册了算法、数据库、机器学习之类的硬核课程,可以说是没苦硬吃的典型。
但话说回来,同学两年多,此人的风评又的确是“海王”、“会玩”那个方向的,被叶歆如此一竿子打死不算冤枉。
据说亚裔男性在美国社会的择偶鄙视链中位置向来不怎么靠前,但他恰巧身高腿长、五官立体,性格也风趣健谈,不属于刻板印象里安静充满书卷气的亚洲男生,又有健身和各种运动习惯,因此得以在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中被“破格提拔”。
上大学以来,虽然他们专业不同,交集不多,也至少看到过三四次他和不同肤色人种的女生如情侣般走得很近,只不过似乎哪一段关系都没有超过半年。
这节课比起写代码的计算机系专业课,宽容度稍微高一些,教室里坐着十几二十个非计算机系的学生,叶歆是其中之一。
梁至遥自己读的是计算机,而叶歆念的是本校著名的烧钱专业工商管理,只是这两年互联网科技大厂和数据分析大行其道,商学院的可选课程里也被莫名加进许多相关选修,她们才会在此时坐在同一个教室。